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点关注】

强降雨后,清远银盏水库上涨3.5米

连日暴雨过后,各地水库水位上升明显。5月19日,记者在银盏水库看到,根据水面上的标尺计算,当天该水库水位相比暴雨前上升了3.5米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一轮强降雨过后,清远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明显增加。图为5月19日的银盏水库。曾亮超 摄

据广东省水文局清远水文分局(下称“清远市水文局”)数据,前期全省范围强降雨迅速扭转蓄水不足状况,5日内清远全市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增加超1.3亿立方米,相当于至少新增一个大型水库的储量。

清远“解渴”不仅有天时之因,不断完善的水利设施建设以及节水举措的稳步推进,让本地供水更有保障。暴雨过后,俯瞰飞来峡库区社岗蓄滞洪区,水位几乎与道路齐平。在此次强降水过程中,清远市最大水库飞来峡5天内增水6300万立方米,接近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增值的一半。

此次全省范围强降雨起于5月10日下午,具有“累积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降水范围广”的特点,一直持续到13日夜间才基本结束。(点击进入详情)

5个项目入选广东第八批省级非遗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淹天》——创世纪叙事长诗壁画。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公布项目共计115项,其中,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43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72项。此次清远一共入选5个项目,分别是“民间文学”《水淹天》——创世纪叙事长诗、“传统技艺”白切鸡烹饪技艺、龙塘陶缸烧制技艺、“传统舞蹈”木呷狮舞以及“民俗”白庙疍家游龙。随着此次5项入列,清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已达到39个。(点击进入详情)

内外兼修扮靓山乡家园

泥砖房变洋房,坑洼石路变水泥路……在清远大地,美丽宜居的乡村蝶变不停上演,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绘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远提出要推进村庄建设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图为连南三江镇金坑村。 曾亮超 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近年来,清远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开展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主的村庄清洁行动,纵深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93.45%的村庄达到省级干净整洁村标准。截至2021年年底,累计创建市级美丽乡村9986个,占总村数69.55%。

今年3月,清远强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村过关“30天集中攻坚”行动,采用“清、建、管”三步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持续深入。同时,清远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内外兼修,进一步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点击进入详情)

“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全域覆盖

5月16日,清远市“数字乡村全域覆盖”交接暨“数字运营官千人驻村”启动仪式在清新区太平镇龙湾村委举行。记者从活动上获悉,清远全市85个乡镇(街道)和1078个行政村(居委)已完成“数字乡村”智慧平台接入,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全域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远市“数字乡村全域覆盖”交接暨“数字运营官千人驻村”启动仪式在清新区太平镇龙湾村委举行。邓文燕 摄

近年来,清远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携手广东电信、华为公司联合打造了全国首个5G覆盖的云上乡村、广东省首个千兆光纤城市。2021年,清远市开展清远市数字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试点工作,以英德市连樟村数字乡村示范为起点,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33个数字乡村标杆村,通过“网格化+数字化”进行数字乡村清远实践探索,建设“数字乡村”智慧平台。今年4月,在先行村试点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域覆盖。(点击进入详情)

符合这些条件,最高可获3万元临时救助

5月19日,《清远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正式对外披露。个人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不低于清远市2个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个人在一个自然年内临时救助金额累计最高不得超过2万元;以家庭为救助对象的,按照人均计算,同一家庭在一个自然年内临时救助金额累计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细则》所称临时救助,是指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

临时救助方式有,发放临时救助金、发放实物和转介服务。除上述临时救助金额外,救助对象遭遇重大生活困难,拟发临时救助金额超过清远市临时救助标准上限的,可由县级以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适当提高临时救助额度。发放实物,即根据临时救助标准和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等方式。(点击进入详情)

【整理】林伟杰

【策划】黄学佳 张锦标

【海报】廖宇航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