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教师,弄了多年笔墨。去年正月看到《闻喜报》刊登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风歌》后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不仅为我们闻喜能有如此力作而感到欣慰,更对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张希华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大风歌》清素高雅,莲风四溢,奏响了实现真正人生价值、无私奉献的凯歌,弘扬了主人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撼人心腑,催人奋进。

艺术的感染力远比政治说教要强大得多,《大风歌》那悲壮的基调,苍凉的气势不知赚去我闻喜人民多少宝贵的眼泪,也无从估量它给我闻喜人民注入了多少向上的力量。

《大风歌》全篇洋洋洒洒数万言,占去整整三整版,刻画了一个中国保尔、当代愚公的形象。照理说,在当今社会,像这样既不猎奇亦不涉艳的作品,应该是曲高和寡、读者寥寥的,然而,出人意料,报纸刚一出版,便如巨石落入深潭,引起轩然大波,读者争相传阅,一睹为快,的确是有些“满城风雨”的味道。笔者亲见有不少人废寝忘食、连读几遍,亦见有不少人爱不释手、剪贴珍藏。读者是上帝,《大风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大风歌》的总体艺术价值及思想意义,已有许多高手撰文评说,笔者不再露丑,做为一名教师,我只想就该文中两处修辞手法加以评析,也算是管中窥豹吧。

《大风歌》写莲莲的侄女拿“枕巾”当水袖,挽着“兰花指”点着姑夫的额头一节极有特色,只寥寥数语就把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又略带点辣味的小姑娘的形象勾勒出来,极富动感。这种“白描”手法,在狼身上也运用了一次:“两只狼文文地压着稳步缓缓逼来,那脊肩上的“菊花鬃毛”根根奓起,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压人的威势”——仅仅40个字,就把狼吃人时的那种阴森可怕的神态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来。凡豺狼虎豹出击前都是“文文地压着稳步”、“菊花鬃毛根根奓起”,一旦选准目标就闪电般出击,所以这个“稳步”是“出击”的前奏,每读至此,令读者“鬃毛”直竖,不由得为手无寸铁的主人公提心吊胆——由此可见作者丰厚的生活功底和驾驭语言的不凡功力。

再看其拟人化手段的运用。作者要用中条山上的谚语向读者表达大尾沟的贫穷,但这几句谚语不让人说,而让狼说,让狼们开会的时候说出来——“干山干石头,喝水先发愁,崽子养不活,一不操心就掉进刺儿窝。”通篇作品里不仅有“狼话”,还有“鬼话”、“老鸹话”,甚至连那棵无眼无珠的老槐树也有满肚子的话要说哩。

还有,阎王爷要把张希华的英雄事迹“传真到你人世上!”每读至此,人们压抑的情绪便顿然渲释了——张希华的精神竟然感动了阎王爷,阎王爷的正直无私又感动了广大读者,多么奇特的修辞手段啊,作者创设意境时的独具匠心,真令人拍案叫绝,凡在我所猎涉的文学作品中,像这样的艺术境界还是第一次看到。

纵览《大风歌》,可谓一件“天衣”,行文用字,针脚极密。比如“老婆尿尿满屁沟潺”,本是比喻黑山深处的“黑泉”的,顺着此线摸下去,便是“大家尿不到一个壶儿里,尿不成一条线,尿的满屁沟胡潺”——比喻无组织、无纪律;管子埋好后,“水龙头则变成‘尿尿’,再一会尿后余沥,再一会沥都不沥了”——比喻水量极小,小到没有;主人公的这一工程“只不过是将黑山里的‘老婆尿’变成村子里的‘老汉尿’,连‘小伙尿’都算不上”——比喻工程没甚价值;再往下便是主人公当上支书时产生的坚定信念:“尿不到一壶也得尿,不准再像老婆尿尿顺着那屁沟旮旯胡乱潺啦”——比喻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到结尾处莲莲说:“咱俩啥时候才能尿到一个壶儿里?”——比喻夫妻不愿分居,而主人公却说:“那你回我这山寺来,咱这‘和尚’‘尼姑’不就尿到一个壶儿了”——至此,这条“尿”线才算结束,令人在心酸的泪水里忍俊不禁,而如此纵贯全文首尾的“大线”竟有好几条,比如“圈套”、“人往高处走”、“驴打滚”、“一串小炮”、“圣人”等等形成强劲的“文筋”,将数万言文字紧紧捆绑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由此可见作者总体设计、全面把握的能力何其超人。

《大风歌》堪称一篇煌煌之作,两位作者均为我县政协人士,一位是政协田主席,一位是政协任常委,人说政协是藏龙卧虎之地——“人才库,智囊团”,看来此言不谬,对闻喜政协机关的仰慕之情也由此而生。

《大风歌》发表后,轰动城乡,反响巨大,许多人在反复欣赏作品之后尚觉不能过瘾,“如果将其再一次精雕细琢,拍成电视剧,那该多好啊”——这是闻喜人民的心声。闻喜的政治经济已进入有史以来的鼎盛时期,而“盛世”的最高标志是文化的繁荣,没有一部自己的电视剧,这是闻喜文化的空白,也是文化人的遗憾,我们何不借此机会,将《大风歌》雕成一朵更加美丽的艺术之莲呢?

我们期盼着清素高雅的君子之风能吹遍全县每个人的心田;我们渴望着张希华的高尚精神能随《大风歌》的高亢旋律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