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济天下 肝胆两昆仑#。5月22日,是袁隆平吴孟超两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 国士无双,永远值得人民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一开始,刚刷到这个话题,是 @新华社 发的,很感动。去留言,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已被我们的国社禁止通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位热心网友,我曾给无数国媒官微留过言。包括且不限于新华社、央视新闻、学习军团、半月谈、人民日报、长安剑等等。

所谓留言,莫过于此:一是同意,表达赞赏;一是观感,见仁见智;再一个就是将星陨落,四海同悲,寄托同样的哀思。譬如这次纪念袁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甚至也会就某一具体事件写些自以为是的长文。比如:

有些媒体对中小学教育中阳刚之气的不同看法、错换人生28年事件中江西妈妈与河南妈妈的不同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从成都49中学生坠楼事件、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的误发,到俄乌冲突我们的主权平台与国家媒体声音,再到为党的二十大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率地说,我一直认为:当前,我们有些媒体的当前作为,与咱们大国地位、党的要求以及领袖的雄心壮志是不太匹配的。

一个屡受列强欺凌劫掠、刚刚获得重生的中国,竟然莫名其妙长期被美西方妖魔化为“国际危险”,连东南亚邻居兄弟也不太放心,这不能不说是新闻媒体传播工作的某种失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始终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因为新闻舆论传播本就是我们的法宝之一,曾肝胆相照,在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立下汗马功劳,从没掉队、从不缺位。

比如毛主席就曾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批评有些同志“不能贯彻群众路线,只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深刻指出:

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做一件事情,总不愿意向被领导的人讲清楚,不懂得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主观上也要大家动手动脚去做,但是不让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么一回事,应当怎样做法,这样,大家怎么能动起来,事情怎么能够办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当然要从思想上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同时也要教给同志们许多具体办法。办法之一,就是要充分地利用报纸。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所以,我始终坚持倡导科学,平和思考、理性表达,充分发挥传媒传统与优势(文章都可核查)。

几十年来,以自己所见,我始终认为:我们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国家和社会,我们的党无愧初心,值得点赞、尊重与信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稍微留心看看我们一代又一代小朋友大幅增长的平均身高、大街上的汽车、健美的行人身材、快乐的笑脸、社交网络里的有趣创作,每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都应该自然而然会得出以下结论:

生于华夏,何其有幸!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有五千年历史、有14亿人口的历久弥新的古文明新兴大国,我们当然也有理由可以做的更好。

至少,我们的媒体应有责任、有智慧把如此一个大美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少一点妖魔化中国。

庆幸的是:就在昨天下午,新华社官微及时订正了那一个与群众联系的小瑕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可以期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