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疾病,人们最恐惧的就是“癌症”,它在很多人的心中就是死亡的代名词,所过之处必将引起害怕、悲观、绝望等情绪。

而在心血管疾病领域,有一种疾病和癌症一样可怕,患病者的5年生存率不超过50%,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干预治疗,这个时间还会缩短,它名字是“心衰(心力衰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脏出了问题!

心衰其实和其他疾病不同,它不是单一类型的疾病,而是心脏功能异常的一种状态,是心脏的终末阶段。

心脏就像是发动机,它是身体运转的源头,心肌的不断舒张和收缩,为全身血液的循环流通提供了无限的动力,一旦心脏出现了问题,这种“推动力”就会减弱,血液无法被输送到相应脏器,而血液是营养的载体,各大脏器的一切活动都以此进行,当血氧能量无法满足机体所需时,就会出现气喘、乏力、水肿等一系列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衰是如何发生的?

就像我上文所说,心衰是心脏的终末阶段,而非单一疾病,它可以因为各种心血管疾病没有得到及时干预损伤心肌而诱发,比如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肺栓塞、心脏结构异常、心律不齐等。

但目前来看,冠心病是引起心衰最常见的疾病,某国外权威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冠心病诱发心衰的几率占全部人数的一半,其人数占比达到了47%,并且逐年增多。

心梗后心衰最具代表意义,其囊括了全部的心衰分类,急性心衰、慢性心衰、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等都在其中,患者可能有着严重的冠脉血管堵塞,血液本身流动就较差,而且还不是短暂突然的,反而是长期持续加重的类型,这时候突发心梗后,心肌缺乏血氧灌注,本就受损的心肌组织会快速坏死,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这时候即使进行了介入手术,恢复了心肌血供,已经坏死的细胞组织也不会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情况,提示心衰已经变重!

我们总说检查才是确定病情变化的关键,但对于绝大多数病人而言,经常检查是不现实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时间上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对于病情变化的感知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症状。

一般来说,心衰早期症状是不明显的,和常人没有太大区别,主要就是活动受限,但由于现今社会常人本身就不会有太大劳累,因此难以发现。

心衰急性发作:这类患者的变化特点体现为“快”,患者会因为突发心梗、严重房颤、输液过量、重度心肌炎等情况,在两三天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即使安静坐着也难以缓解,同时还可能出现大汗淋漓、咳白痰、咳血、下肢局部水肿等并发症。

心衰慢性发作:这类比较常见,患者本身已经确诊心衰,并且在医院接受过治疗,后来因为时间推移、大量摄入液体、暴饮暴食、感冒感染等情况,导致心衰病情加重,开始出现一系列症状:呼吸困难、尿量减少、下肢水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