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爱云,女,1948年6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职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诚信之星。

李爱云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之一李云鹏最小的妹妹,她立誓守护82位“烈士哥哥”一辈子。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在刘老庄与日寇浴血奋战,指导员李云鹏和战友共82位勇士壮烈牺牲。1967年3月18日,19岁的李爱云随父母第一次从家乡徐州沛县来到哥哥的牺牲地刘老庄,萌生到刘老庄工作的想法。“大哥和他的战友们安息在这里,我就在这里陪他们一辈子。”李爱云下定了决心,1969年她步行到30多公里外的沛县办理了户口手续,毅然插队落户淮阴刘老庄大队,此后再也没有离开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哥们,我又来看你们了。”时针回拨到52年前,刚到淮阴,李爱云按照当时淮阴县委的安排被分配到刘老庄大队一队插队当农民。此时,恰逢淮阴实施旱改水,李爱云白天和大伙一起劳动,晚上参加民兵营训练,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渴了只能取洼塘里的水喝,饿了只有酸菜稀饭”,很快融入当地的李爱云,被大伙亲切唤作“傻姑娘”。回忆起那段过往,李爱云笑道:“哥哥在这儿把命献给了党,我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那时很艰苦,但心里根本没觉得苦,可能是因为我太爱这个地方了!”就这样,李爱云在淮阴这片土地上扎根了,每年的清明和刘老庄连烈士牺牲的祭日,她都会去扫墓祭奠,在她心中,82位英雄都是她的亲哥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2年如一日的坚守,是李爱云心头永远的信念。“刘老庄战斗,是哥哥和81名战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悲壮战歌。我会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为大哥和他的战友守灵,陪着他们一辈子!”今年已经73岁的李爱云依然坚守在淮阴这片红色热土上,始终信念如磐、无怨无悔,用行动诠释了美德与担当。

坚守,是对诚信最好的诠释。诚信,体现在日复一日的细节中,也体现在重要时刻的抉择里。面对组织上的多次关心,李爱云一一婉拒。“1969年特招去参军,她没有去;1970年推荐去大学读书,她放弃了;1971年安排回家乡工作,她也推辞了。”熟悉李爱云的淮阴区王家营双和社区党委书记张少卿说,连入党的名额她都主动让给别人,直到2017年,李爱云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这也是她眼中“最好的礼物”。对此,李爱云说:“这样做,我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和价值,我作为烈士的妹妹才算合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76年5月开始,李爱云就决定把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结合自身感受,向中小学生和群众义务宣讲。淮师附中、刘老庄中学、王营镇小学、西坝小学等多所学校都留下她孜孜宣讲的身影。退休后,她一边守墓,一边坚持无偿宣讲工作。2018年4月,李爱云由家人陪同,三天内跑了五个省,到当时驻军于河北邯郸的刘老庄连去作“发扬刘老庄精神,做血性担当的新时代铁军”的报告。说到这件事,李爱云感到很欣慰。45年来,李爱云累计开展义务宣讲2000余场,先后被20多家单位聘为校外辅导员,连续10年为高一新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连续18年为入伍新兵作国防教育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刘老庄村每年3月18日,村两委都会组织干部群众赴烈士陵园开展纪念活动,聆听李爱云讲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事迹,这已经成为当地“传统”。去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李爱云格外忙碌,每天的义务红色宣讲安排得满满当当,宣讲手稿写了一沓又一沓,从线下到线上,从实境课堂到访谈交流,“烈士妹妹讲党史”成为淮阴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一抹亮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来,李爱云深入浅出、朴实无华的宣讲,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听众的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为民族振兴、中华崛起而认真读书的热情。信念如磐,一脉相承。为了接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烈士精神血脉,李爱云从女儿6岁起,每年都带着她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祭扫;外孙女还没记事,就被抱来看望82位英雄舅爷爷。“我现在还能走动,等我不能走动的时候,那就让我的女儿或者孙女,把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让八十二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爱国、爱民、爱党、爱军的理想、信念,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我的愿望。”李爱云动情地说。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市场新观察 3613378752#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