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机拍摄的君潮卷心大白菜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记者 王东宇 摄

本报记者 黄敏

五月的渭南市华州区,阡陌碧野纵横交错,绵绵丘峦葱茏吐翠,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在这片“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土地上,设施果蔬、生态种养、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层出叠现,一大批具有标志性的合作经营成果初步形成,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图景。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既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时代使命,也是华州探索乡村振兴共富路径的题中之义。2019年,华州区以创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示范区为契机,提级推动经营主体量质再提升,重构乡村业态;双向延伸助推产能新跃变,弥合发展鸿沟;多元融合做强特色品牌,探寻富民强县新模式……在发展浪潮中,一个个串珠成链、聚点成面的产业新场景逐步呈现,构建出合作经营提质增效,广大农户深度参与、多元增收的发展格局。

  聚集资源要素 打造发展“活力股”

5月18日,华州区大明镇孙堡村云溪泉生态家庭农场内,珍珠杏、李子挂满技头,几名村民忙着开沟引水、除草施肥,一片丰收在望的生产场景令人欣喜。

“除了特色果品,农场还种植花椒、红薯等作物,不打农药,手工加工,产品绿色生态。”农场负责人李喜梅是一名退休教师,有知识也有想法。2019年,华州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高标准起步,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快重组。李喜梅借风扬帆,流转100余亩土地,建成集种植、加工、休闲观光多元一体的家庭农场,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也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让李喜梅备受鼓舞的是,由于机制完善、运营高效,农场被纳入试点范畴。几年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农户收入和村集体经济逐年增长,成为华州区特色产业板块中一支发展迅速、势头强劲的“活力股”。

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发展动力,是实现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华州区聚焦特色产业,因地制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技能服务、平台搭建,吸引土地、人才、产业等发展要素竞相集聚,推动合作社从单一的产业链向多元化发展转变,形成主体带动强、后续活力足的良好产业格局。目前,华州区注册登记各类合作社335家,95%以上的合作社实现精细化高水平管理。全区合作社社员达2.8万人,带动农户5.4万户,村级覆盖率100%。

  丰富业态功能 增强品牌竞争力

眼下,正是樱桃上市旺季。在华州区高塘镇江村果沁农业科技园里,500余亩大田樱桃果实累累,工人们采摘、分拣、包装,干得热火朝天,前来采摘的游人更是络绎不绝。“这个园区风景好,有水、有亭子,果树种类多。尤其是樱桃面积大、品质好。”渭南市民李女士说,“来这里采摘既能亲近大自然,也能大快朵颐吃上好樱桃。”

作为华州区农民合作社的标杆企业,果沁农业科技园以标准化种植和电商销售为主导,从种苗繁育到智慧农业,从种植加工到市场营销,产业链环环相扣,上下游协同发展,为产业提质扩面不断蓄积源头活水。

“我们注册了‘华州杏李’‘果沁农庄’等商标,建成产加销综合平台和质量追溯体系,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打造自己的‘金字招牌’。”园区负责人安文博告诉记者,园区携手周边23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樱桃、猕猴桃、杏李等特色产业,带动上千户农户入股、就业,实现多渠道增收。

坐拥“中国钼业之乡”“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中国皮影艺术之乡”等几大名片的华州区,自然人文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华州区以农民合作社为发力点,不断升级打造集聚发展的产业新场景,培育创意产业,丰富业态功能,使合作社软硬实力得到双提升。2021年,华州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65个,年销售各类农产品120余万吨,产值达13.5亿元,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产业多元融合 转型升级加速度

入夏以来,华州区各种时令蔬菜获得大丰收。在瓜坡镇君潮卷心大白菜专业合社生产基地,成片的大拱棚和泛黄的麦田相互映衬;来自周边的菜农聚在蔬菜交易市场,将自家的一筐筐蔬菜搬上秤;仓储中心数百吨新鲜卷心菜,正经过打包、装车,销往广东、海南等地……

这个占地1000余亩、拥有300多座设施大棚,种植蔬菜10余种,并发展苗木花卉、蛋鸡养殖等特色产业的省级示范社,远不止以一产称秀于华州。合作社负责人熊永红说,为促进三产融合,合作社建有蔬菜技术推广试验站、仓储物流中心、蔬菜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厂,提质完善产业配套,并与其他合作社开展生产、技术、营销等多种联合,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共享效益的新模式。“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标准建棚、农资供应、技术管理、产品销售‘五统一’,不断延长产业链,开发新渠道、新业态,为转型发展铺好路。”熊永红说。

以多元融合、转型发展为目标,在美丽乡村中孕育新经济,这是华州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新打法”。如今,华州区正聚焦产业共兴、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等关键领域,助推农民合作社提速升级,奋力跑出城乡共富加速度。来源:陕西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