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跟你说打款36万元到APP上就能抢单,抢单成功你就能参与“做手工赚佣金” 活动,你会相信吗?小编一定不信,但是这些“老坑”依然有人往里跳。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19岁的张某某是在校大学生,2021年底她浏览“贴吧”时看到一份网上招聘兼职的信息,于是便添加了贴吧上的微信,通过与这位“陌生老板”(另案处理)的交流,她了解到自己仅需要在微信上冒充某平台客服发送“老板”给的图片、文字等信息进行推广,就可以得到每单13元的“好处费”。为了赚取更多的“外快”,张某某还将这份“美差”介绍给了高中好友吴某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庭审现场)

期间,二人通过替人发布相关信息做引流推广赚取“外快”,兴义的何女士在他们的推广下,满心期待地添加了一个陌生人的微信,收到“做手工赚佣金”的信息后信以为真,被以“APP充值抢单”的方式骗走36.16万元。

东窗事发,张某某与吴某某不仅钱没赚到多少,自己却成了诈骗团伙的“共犯”。

“对自己犯下的罪行很后悔,不仅触犯了国家的法律,还导致被害人经济遭受很大的损失,我知道错了,希望法官给一次机会,让我回归校园,好好读书。”法庭上,被告人后悔莫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庭审现场)

经审理,承办法官认为张某某、吴某某明知他人可能实施电信诈骗行为,仍然帮助实施吸引被害人添加诈骗微信,二被告人被公诉机关指控犯诈骗罪的事实清楚、罪名成立。但综合考虑二被告系从犯、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等量刑情节及二人认罪、悔罪态度等情况,法庭当庭作出宣判,判处张某某、吴某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各处罚金六千元。

宣判后,二人服判、不上诉,并表示“将积极接受社区矫正,并努力学习,用更多的付出回报社会”。

法官提醒:

近年来,部分犯罪团伙常将自己包装成高端人士,通过虚假的视频、照片将诈骗信息多渠道进行传播,并通过“话术”一步步获取被害人的信任,从而骗取被害人的财物,严重损害了社会交往的诚信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庭审现场)

广大群众网络交友时应保持谨慎,在遇到钱财交易时,要了解清楚对方情况,多方核实其真实性,不要亲信陌生人,克服“贪利”心理,谨防甜言蜜语背后的陷阱,切勿轻信不法分子谎言。发现自己上当受骗,要及时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告诫心存恶念之人,就算损人利益的阴谋得逞,最终也难逃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