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这个初夏,家住黄陂南路847弄10号刘老伯一家应该已完成旧改二轮征询签约,着手选房、搬家。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打乱了一切。新买的行李箱,原本准备用来收拾家当,结果敞在本就局促的房间里,等待随时可能来的转运。刘老伯一度心焦不已,天天趴在窗口向外张望解闷。

居民的心焦,印证着“啃硬”的难。

71街坊、68街坊、67街坊,这三处紧挨着的老旧街坊,位于建国东路,肇周路,徐家汇路,黄陂南路围合的区域内,永年路、顺昌路横贯其间。此次战疫,它们有了个共同“番号”——顺昌路地块。地块内2300多户,4300余居民;房屋老旧,绝大多数为二级旧里以下,且合用煤卫;居住人员中半数以上为租客,多数从事周边区域安保、护工、家政等服务业,流动性强。旧改按下暂停键,这片总面积仅1/4平方公里的区域,一度阳性感染高发,且反复,成了黄浦区“拔点清面”攻坚的重中之重。

面对“硬骨头”,在区委区府指导下,各级党员干部下沉支援,打浦桥街道针对三个街坊成立“战时组织架构”,党员干部包保到人,组建近十个专题工作突击组,聚焦“拔点、斩链、清面”,加速转阳转密接,从根子上拔掉源头;强化社区管控,斩断病毒传播链;做透做好消杀,打破病毒生存环境。截至昨天,顺昌路地块已连续多天没有新增病例,成片老旧小区、里弄内外正为迎接如常生活作准备。广大党员在实战啃硬中琢磨出的好用管用的方法,也得以在更多旧里集中的区域复制推广,用于守住当下的防疫成果,守护老街坊。

临时党支部筑牢堡垒,“宝兴十法”激发战疫力

回溯抗疫最吃劲的时候,接连十几天,顺昌路地块里每天冒出十几例阳性病例,居委会干部也感染,“整建制”被隔离……

但基层党组织架构不能散,战斗力不能减,防疫任务层层压实不能断。

由此,一个扁平的战时组织、指挥、作战架构成立起来,由相关副区长牵头,第一时间成立指挥部,由打浦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霄隽包保协调牵头,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沈德安包保应急物资保障,永业集团副总方啸虎包保老房物业管理抢险施工,淮海集团副总包保生活物资保障,区疾控中心封控组组长包保专业研判指导。三个街坊每个街坊进驻“作战组”,由三位党员干部在地块带队,携手区级机关党员志愿者队伍、社区民警、特保队伍,以及环保消杀队伍一同攻坚。这样一个架构下,阳性名单确认,转阳转密接,方舱出仓接收,应急及生活物资保障,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牵头,责任明确,相互配合。

来自区老干部局的下沉党员干部金江,与街道其他干部一起,临危受命,一头扎进67街坊所对应的徐二居委会,建起临时党组织,组织抗疫守护社区。

彼时,眼前场景让这位年轻干部不由心头一紧。社区内共600户1200余人,全部为合用煤卫的旧里,区域里除了两个倒粪站,一个公厕外,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数条四通八达的夹弄堂。

烧顿饭,油烟味都能浸满左邻右舍的屋子,怎么做好防控?

更让人忧心的,是居民结构。

不少房屋中人口密度相当大。租户中绝大部分以钟点工、快递、保安、护工,及菜场摊贩等职业营生。数字也让所有人印象深刻:三月中旬,该区域第一个阳性病例在顺昌路612弄爆出后,两天内相继新增二三十个病例。

根本没有缓冲的时间,党员干部们在社区里走上几圈后,立刻着手三件事。

其一,果断在社区内构建物理隔离,将各弄堂“拦腰斩断”,把原本四通八达的弄堂划分为最小网格单元,分区管理,尽可能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封闭公厕,向居民发放痰盂或生化凝胶马桶及消毒喷壶,并制定错峰倒马桶扔垃圾的详细时间表。

其二,清底册,掌握每家每户居民具体情况。下沉党员干部们用上了宝兴“十法”之精准排摸法,以“敲门”行动掌握人口底数,守牢检测筛查“基本盘”。

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尽快转阳、转密接。在加快完成阳性病例转运同时,街道第一时间自筹了六家酒店,针对地块内那些病例多发的楼栋,划定高风险区域,加快把密集人员全部转出去。事实上,这些做法也很快被参考至梦花街、四牌楼等老城厢区域的防疫工作中。

把疫情影响期变为群众工作的窗口期,传递信任和信心

“在老街坊做好疫情防控,既要以快制快,斩断逼仄物理空间内的胶着传播链;更要将心比心,耐心细致保障居民所需,纾解人们内心的焦灼,传递一种信任和信心”,孙霄隽这样感慨。

以68街坊对应的建三居民区为例,是整个黄浦区最早封控的小区之一。居民在物资供应、进出社区、求医问药、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实现所需成为防控中的一道“必答题”。临时党支部聚焦群众关切,坚持个案分析,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比如,发动社区内青年志愿者担任“团长”,为老人代为采买生活必需品;对个别封控前离开小区,因各种原因从原工作地返回小区的居民,采用多种方式妥善解决其居住需求,确保“居有定所”;为需外出看病的居民提供防护“四件套”,做好随身物品消杀;对无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代配的精神类、激素类等药物,协调街道志愿者每周定期代配。

在徐二居民区,曾有位确诊阿姨拒不配合转运,大家上门做工作碰了一鼻子灰。但细心党员发现:“阿姨眼里有泪花!她一定有委屈,我们再试一次。”他们把自己为数不多的零食和水果攒在一起,“阿姨,我们不说其他的,你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此前态度强硬的阿姨顿时啜泣起来。大家陪着阿姨一起坐在狭窄木楼梯上,耐心听她诉苦,给她宽慰。委屈全部吐出来了,转运也就水到渠成了。

4月上旬,原本趋于平稳的三个街坊,沿街门面房不约而同爆出阳性病例,疫情出现反复,居民们一下子慌了神。

党员突击组立刻多点勘踏分析,发现:这三个街坊地下污水管道是互通的,且出口就在街坊交界的排水口,而病例出现前的那几天又逢大雨。经询专家,突击组基本判定:是散发病例家庭下水管道有污染物,通过总管满溢至街面形成气溶胶,造成了传播。

于是,工作组一方面提示居民相关风险,一方面迅速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排污频次,加强关键部位消杀,很快平抑了反复的势头。

踏实有力的作风,得到了居民认可。党员们也趁热打铁,做好“服务上门”,在服务中了解居民的脾气秉性,倾听他们的抱怨苦闷,解决燃眉之急,把疫情影响期变为群众工作的窗口期,为疫情防控和后续的旧改工作奠定了信任基础。

消杀清洁成为常态,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

这两天,地块内弄堂口开始布设数字哨兵,张贴场所码,接收快递的货架也逐个支起。甚至有居民主动清理出了楼道堆物,和基层干部半开玩笑地说:“帮我消杀得干净些啊,这片老地方经不起再折腾了”。

是的,顺昌路地块经不起再反复再折腾了。

为了牢牢守住并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工作组依旧全力以赴守在老街坊,努力清零一块、守住一块,连点成片、连片成面。

一方面,加强人员管控,对于方舱归来人员做好登记,以贴门条的形式,提醒居民依旧居家隔离,尽量足不出户。同时,做好防疫物资、生活物资的保障工作,一方面发放N95口罩,提醒居民做好自我防护,也第一时间发放保供物资及爱心企业的捐赠物资,以此减少外卖的诉求。

此外,对于快递和物资充分消杀。所有收快递的门岗,都要查验快递小哥的通行证,核酸报告,健康码,快递才能落地。同时要求快递员扫场所码,留下行动轨迹,方便溯源。而货品上架前先消杀,静置半小时以上才往街坊里送。出仓人员返回社区后,随身行李进行消杀,对于非急用的行李,交由社区保管,静置一个月后再打开。

特别是加强街坊内公共场所和环境的消杀。目前,各街坊除了兜底的物业和保洁外,环卫工人将进行重点部位消杀。消杀清洁也将成为老弄堂里一项常态化工作,居民志愿者们加入进来。

或许是历经一波三折,又或许是看到希望在前头,这些天,顺昌路地块的居民们格外自律自觉、守望相助。入夜,老弄堂里渐次亮起的点点灯光,也有了久违的恬静。各地块工作组和居委干部们继续挑灯夜战,伏案制定细化方案,将每个街坊划分若干独立片区进行管理,为解封后老街坊常态化疫情防控、最大限度保证居民如常生活做好准备……

晚上十点,党员志愿者们刚发完新一批保供物资,有居民从老虎窗探出头来,说要煮水铺蛋给志愿者吃;有阿姨更直接,主动要求替志愿者们清洗被汗渍浸透的衣服。

“一张张熟悉的脸,一个个名字,弄堂里平常人家的故事,都深深印在脑海!战斗过这两个多月,哪一天真要离开了,还真的挺难忘”,在这片街坊与居民们同吃同住同战斗已两个多月的下沉党员金江,把这句话留在了自己的朋友圈。

作者:顾一琼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