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冬,河南延津县王楼乡,佃户瞎鹿的老婆花枝来地主家借粮食。

此时,少东家的老婆已怀孕数月,少东家早已按捺不住生理上的需要,把花枝堵在粮仓内,逼迫花枝用身体换粮食。

老东家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但并没有推门进去阻止儿子,而是小声骂了一句“畜牲”后,悄然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粮仓内花枝极力反抗,突然外面响起急促的铜锣声,少东家提上裤子,拿起猎枪出了粮仓。

来到高高的围墙上,少东家看到父亲和家里的长工、佃户正在和外面的强盗对峙。

其实,外面这些举着火把,拿着农具的人,哪里是强盗,都是在大灾之年吃不上饭的穷苦人罢了。

老东家知道,今晚如果不给这些“强盗”粮食吃,他们肯定会闯进来抢,索性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同时悄悄的让家里的长工栓柱去县里调兵镇压。

冰冷的冬夜里,升起腾腾热气,一块块猪肉在沸水里咕噜,无数个雪白的馒头冒着粮食特有的香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盗”们正吃在兴头上,偷偷去县里调兵的栓柱回来了,大喊着“兵来了,兵来了!”

老东家还以为救兵来了,没想到栓柱说是日本兵来了,还把自己去县里调兵的事说了出来。

带头的“强盗”一听,黑心地主是要将他们这些乡亲们一网打尽啊,顿时气上心头,举起手中的碗砸在老东家头上。

少东家见父亲被砸倒在地,满脸是血,怒吼一声,一枪将带头的“强盗”打死。瞬间,两伙人打在了一起,无数饿极了的人趁乱抢夺粮食。

混战中,少东家被钢叉刺穿了胸膛,他躺在地上向瞎鹿求救。

瞎鹿吐了一口唾沫,“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霸占俺的女人!”说完,一脚将少东家踢开,扛起一袋粮食就向外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夜之间,大火烧没了地主家的房产,无数人也死在了混战中。

没了粮食,地主一家也要和其他人一样外出逃难,而所谓的逃难就是一边走,一边寻找吃的。

草根吃没了就啃树皮,树皮吃没了就嚼柴火……

远在重庆的民国要员,此时正开着舞会,喝着红酒,饭桌上摆满了说不上名字的饭菜。

逃难的路上,瞎鹿为了给生病的母亲弄口吃的,想趁夜将孩子卖了换点小米,哪知被花枝发现,夫妻两人大闹了一场。

孩子没卖成,老母亲也没吃上一口粮食。可日本人的轰炸机飞到了头顶,扔下数不清的炸弹,瞎鹿的母亲死在了战火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晚上,瞎鹿发现自己的驴被一群士兵杀了,他大吼质问,但迎来的是重重的一枪托。瞬间,他倒在了滚烫的大锅中……

不久,老东家的儿媳生了个儿子,为图吉利起名叫留成,但儿媳非要掐死自己的儿子,因为她没有奶水,孩子生下来就是受罪。

往陕西逃难的路上,老东家的老婆冻死在推车上,为了换5升小米,老东家上过大学的女儿主动进了县服装厂当工人。说是当工人,实际上是给那些有钱人当丫鬟。

老东家的女儿进城后,被安排伺候一个男人,但因为吃得太饱,怎么也弯不下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枝带着孩子,服装厂不要,随后他就嫁给了长工栓柱,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后,花枝把自己的两个孩子交给栓柱,然后把自己卖给人贩子换了几升粮食。

她对栓柱说,嫁给他的目的就是让他照顾好孩子,这样她就可以告诉人贩子,自己没有孩子,就能顺利地卖出去,有了粮食,孩子就不用饿肚子了。

老东家、栓柱、三个孩子,继续逃荒。在前往陕西的火车上,栓柱睡着了,当他醒来时,发现两个孩子不见了,他答应过花枝要照顾好孩子,所以义无反顾的跳下火车,最后死在日本人的刀下。

老东家抱着孙子继续行走,从没带过孩子的他怕孩子冷,最终孩子捂死在他的怀里。

终于到了陕西,但一路走来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决定回家,回到那个曾经有饭吃,不挨冻的地方。

一个难民问他为什么要向回走,他说:“想死得离家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电影《1942》中的故事,短短的一千来字根本不能概括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电影刚上映时,看哭了很多人,也让很多人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电影改编自作家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讲的是1942年夏,河南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大旱过后又遇蝗灾,夏秋两季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灾躲难的故事。

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现在衣食无忧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当时饿殍遍野的情景。

作家刘震云根据上一代人的记忆和外媒的报道,写了小说《温故一九四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朔看完这部小说后,极力推荐冯小刚将小说翻拍成电影。

然而,《温故一九四二》是纪实体小说,故事性不强,刘震云为此专门重新改了本子,将历史事件用情节紧凑的小说表现出来。

剧本写完了,冯小刚也在华谊兄弟那里拉到了资金,但电影审核却没有通过。

“基调灰暗,没有反映人性之善,太消极!”

得到送审被驳回的消息后,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投资人,都心灰意冷,各自散去,电影《1942》就这样搁置了下来。

两年后,冯小刚拍了《天下无贼》,名气越来越大,拍摄《1942》的心又死灰复燃。

这次,华谊把拍摄预算提高到了八千万,但怎么能通过审核是给编剧刘震云最大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改好的剧本再次呈上去,得到的回复和两年前一样。不过,这次得到了些善意的忠告:“为什么放着那么多好事、积极的事不拍,非要拍这些堵心的事?”

刚成立的剧组宣布解散,《1942》再次夭折!

这次失败后,刘震云再见到冯小刚,两人都刻意回避这个话题,似乎两人都死了心。

转眼过去七年,到了2011年,王朔的《非诚勿扰2》让华谊赚得盆满钵满,正当大家盘算着拍《非诚勿扰3》时,王朔收起笑容对冯小刚说:“何不趁着大好势头,把《温故一九四二》拍了。我从来没夸过别人的剧本,但老刘的这个本子确实好。有《1942》给你垫底,往后你可以心无旁骛的在商业片上胡作非为。”

最后,王朔拍了拍冯小刚的肩膀,“别怕,万一票房上有闪失,大不了我再帮你写一部喜剧,不就给华谊补回来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王朔的提议下,冯小刚执导,华谊这次拿出两个亿,万事俱备,就看局里给不给过了。

同年,在几人的努力下,局里批准了电影《1942》的立项,下发了拍摄许可证,但也提出了5点要求:

1、拍摄时要把握住1942年,摆在首位的应该是民族矛盾,不是阶级矛盾。

2、表现灾难的同时,也要刻画人性的温暖,释放善意。

3、影片的结局要给人以希望。

4、把握好宗教问题的尺度。

5、减少血腥场面。

看到这5点要求,我终于明白电影最后,为什么要让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遇到那个母亲去世的小女孩,因为这个小女孩就是整部电影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2月,电影《一九四二》剧组成立,筹备8个月,2011年10月26日在山西开镜,历时135天的拍摄,又经过7个月的后期制作,终于在2012年11月电影《一九四二》成功上映!

拍摄老东家女儿主动卖到县服装厂时,刘震云问张国立:“女儿走了,你为什么不哭?”

张国立说:“饿的实在不想说话。”

刘震云这才知道,张国立为演好这段戏,整整三天没吃饭,为的就是把灾民饥饿到濒临死亡的状态表现出来,急忙道歉:“我错了,这是我吃饱了写的,我现在就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震云不光是当代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家,更是知名编剧,冯小刚能成功,他在幕后功不可没。

1995年,同名小说《一地鸡毛》被改编成电视剧,冯小刚导演,陈道明、徐帆主演。

2003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手机》,由冯小刚执导,葛优主演,是一部京味十足的贺岁片,影片中经典的台词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改编成同名电影,由冯小刚导演,郭涛主演。

不光是这些,还有《我不是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都已经改编成同名影视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出生的刘震云,14岁时因为身高比较突出,家里就谎报了年龄,让他早早的参了军。退伍后,用了一年的时间,以河南省文科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四年后毕业,在一家报社工作,也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又用了四年的时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

可以说,刘震云的求学之路是光明的,他对文学的热爱是执着的。

从在报刊杂志发布短篇小说,再到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刘震云的创作之路看似异常顺利,但在顺利的背后是作品的出类拔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每一部刘震云的作品,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非常幽默,总是以最轻松的语言讲清楚事情的道理。

《一句顶一万句》获茅盾文学奖,《我叫刘跃进》被评为当代最佳小说,《温故1942》获新浪年度十大好书,《我不是潘金莲》获腾讯年度好书第一名等等。

可以说,刘震云的每一部小说都是获奖无数,在2018年他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以表彰他对文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