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业的谋反虽然是小打小闹,却让武则天如芒刺在背!说白了,废黜李显,架空李旦,大家还可以理解。可武承嗣安排七代祖宗的事情,这就说不过去了吧,武则天退步了,可仍让人觉得居心叵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则天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就没有再退缩的道理。想也不用想,李氏宗族、朝中勋贵、朝廷重臣一定会形成反扑!徐敬业只是第一批献身者而已。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谁来做第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呢?各位可还记得,徐敬业在哪里谋反的?扬州!当时,徐敬猷、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等人被贬到全国各地为县令,却不约而同地到了扬州。问题是,他们根本不可能在扬州碰面啊!因此,扬州谋反一事其实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背后主使之人可能就是裴炎。唐人张鷟写了一本《朝野佥载》,上面是这样记载的:骆宾王是个极不安分的人,为了拉宰相裴炎下水,他提前炮制了一首歌谣:一片火,二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前面两句暗指“炎”字,绯衣小儿暗指“裴”,当殿坐暗指要当皇帝的意思。骆宾王写完之后,将这首歌谣交给了裴炎老家的小孩子们,这一来二去,裴炎自然就知道了这件事。事实上,裴炎明白这首歌谣的意思,但总不能由自己说出口吧,他找到了当时最负盛名的骆宾王。裴炎给骆宾王送了许多礼物,可骆宾王就是不说话,后来又送美女和宝马,骆宾王还是不肯说。有一天,裴炎邀请骆宾王欣赏古人画像,骆宾王走到司马懿的面前时,肃然起敬,来了一句:此英雄丈夫也!裴炎:“何故如此?”骆宾王:“自古火臣执政,多能谋夺社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裴炎闻言暗中窃喜,接着问道:“但不知,前一段时间,我家乡流传的歌谣到底是什么意思啊?”骆宾王假装不知道:“什么歌谣?”裴炎:“一片火,二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骆宾王闻言,当即起身离座,向裴炎拜了一拜:“歌谣说您是当今的人主啊!”裴炎没什么太大的能耐,骆宾王的几句马屁就将他拍得晕头转向,在骆宾王的游说下,裴炎终于答应和他们一起反对武则天。魏思温派人前去洛阳联络,相约监察御史薛仲璋配合他们夺取扬州城,殊不知,薛仲璋正是裴炎的亲外甥,没有裴炎的首肯,薛仲璋有天大的胆子也不会跟着一个同事去谋反吧!没有预谋,这事儿谁信?可怜武则天,一直没有怀疑裴炎对他的忠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敬业起兵之后,裴炎身为中书令,武则天最信任的宰相,态度却让人十分费解。裴炎的打算是让朝廷尽量不要派兵镇压,为徐敬业拖延时间,武则天因为相信裴炎,因此还是耐着性子问他,究竟该如何应对眼下的乱局。谁料想,裴炎竟然说了这样一番话:“皇帝已经成年,只不过没有执掌朝政,地方上的小人物才起来造反,只要太后把权力还给皇帝,叛乱自然可以平定!”言外之意,这是我们撺掇的局,只要你太后识时务,我们可以让这帮臭小子立马解散。赤裸裸的威胁啊!很快,监察御史崔詧跳了出来,指控道:“裴炎是先帝的顾命大臣,手中大权在握,如果没有私下的图谋,怎么会请太后还政呢?”话没有挑明,可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裴炎是先帝留下来的辅政大臣,如果武则天交出大权,他就可以效仿长孙无忌,做当朝第一权臣了。不管裴炎是不是这么想的,崔詧给大家的感觉就是这样的。武则天:“左肃政大夫骞味道、侍御史鱼承晔,立刻将裴炎收监!”凡是和谋反扯上关系的重臣,岂有生还的机会?在这个节骨眼,武则天自然不能忍受和她离心离德的大臣,就这样,裴炎以谋反罪被判处斩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看来,裴炎死得一点都不冤枉。后来有人举报,说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封信,其中有“青鹅”二字,朝臣都不知其意,武则天认定,青指的是十二月,鹅指的是“我自与图之”(古代的繁体字确实是这个意思)。《新唐书》也记载,裴炎原本打算武则天外出巡视的时候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归还大权,可天公不作美,临行之前下起了大雨,武则天取消了外出巡视的计划,这才让徐敬业和裴炎等人的阴谋无法得逞。想问一个沉重的问题,武则天有任何安全感吗?别看这帮大臣整天笑脸相迎,天知道脑子里在盘算什么坏事儿。也许有一天起床的时候,武则天发现大臣们握着屠刀站在她的床榻前。裴炎的背叛让武则天本就不安的心更加紧张起来,她无意将他们铲草除根,但是不给点儿教训,这帮人迟早会骑到她的头上作威作福!武则天决定了,借这个机会,狠狠地收拾一下反派势力。门下侍中刘景先、中书侍郎胡元范二人,在武则天面前力保裴炎没有谋反,并声称如果裴炎谋反,那他们也有谋反的嫌疑。武则天耐着性子向他们解释,并给出承诺,相信他们不会跟着裴炎一同谋反,在屡次解释无果之后,武则天将刘景先贬为吉州长史,将胡元范流放到琼州。裴炎的侄子,太仆寺丞裴伷在朝堂上犯颜直谏,甚至威胁武则天,如果不还政给李旦,武氏家族将会有覆灭之日。裴伷是个幸运的人,如果在武则天执政后期,发出这种狂言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然而,武则天对裴伷依旧是好言相劝,并让侍卫将他带出宫,不料裴伷丝毫不给面子,武则天被迫将他杖责一百,流放边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则天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依靠文官集团,这恐怕是她屡次让步的原因,但是对武官集团就没那么好的耐心了。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镇守西北边关,手握重兵,徐敬业起兵之后,有人密告他和徐敬业手下的唐之奇、杜求仁交往颇深,裴炎被擒之后,程务挺又强行为他申辩。武则天为了铲除潜在的威胁,派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前去将他诛杀,并将与程务挺交好的夏州都督王方翼流放到崖州。这些人都是有能力、有才干的大臣,曾经受到武则天的重用,然而对武则天来说,朝局稳定大过一切,不理解武则天政治理想的人,就不能为她所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观地说,执政初期的武则天,杀伐并不是很重,她只想震慑大臣,让他们改变过于保守和陈旧的思想。不仅如此,武则天很想重用有才能的治世能臣,但偏偏是那些有才华的人站出来反对她,这种矛盾一直贯穿着武则天的整个执政生涯,以至于让她痛苦不堪,最终走向了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