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开始于隋唐,结束于辛亥革命前夕,历经一千多年。
科举考试对于当朝统治者,以及有真材实料的能人,是属于双方互利的。
通过科举考试,统治者能够招揽到天下才子。
而那些寒窗苦读满腹才华之人,也能通过科举高中一展抱负。
明朝洪武三十年,“春榜”状元陈安能诗善文,与林鸿、陈仲完、唐泰、高棅、唐震、王恭、郑定、王偁、王褒并称“闽南十才子”。
令人诧异的是,陈安被朱元璋钦定为状元,可仅仅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陈安就被朱元璋下令处以车裂酷刑。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古代,能够高中状元,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状元的分量很足,通过以下数据就能猜想而出。
据统计,整个明朝276的历史中,状元仅仅只有89名,人数还未能过百。
明代相比清代而言,对状元还是比较看重的。一般情况下,三鼎甲都会安排在京城任职,提升的机会也多。
朱元璋接手元末乱世,为了能够更好地治理好国家,加强统治,因此也杀了不少人。
陈安虽然高中状元,有了状元这一层身份,但在老朱的斩杀名单中,也就不算什么了。
陈安自幼聪慧,博览群书,于洪武三十年高中状元。
原本即将登上人生巅峰的陈安,却因自己是南方人,而招致祸端。
明朝科举制度,最后一步是为“殿试”。
“殿试”,即由皇帝亲自进行最后一轮筛选,从中决出状元、榜眼、探花等功名等级。
因此,陈安的状元之名,也是由朱元璋钦定而来。
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这一次高中榜单之人有五十多名,有心人观察之下,这五十多名竟然全部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一个都没有。
一时间,北方的学子们,为此纷纷感到不满。
在当时,南北发展不是很平衡。
南方私塾较多一些,搞学问的学子也普遍多一些。
但就算是这样,若说北方高中的学子一个都没有也有些说不过去,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问题。
紧接着,又有人爆出猛料,称主考官竟然也全都是南方人。
这下好了,北方学子顿时炸开了锅,纷纷上疏他们的不满,他们认为,这次科考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
事情越闹越大,最后直接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
朱元璋听闻后暴怒,他最恨贪腐,因此下令彻查,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让这些考官重新审卷一次。
然而这一次重新审卷之后,仍然是维持原榜。
后来有人告密,原因竟然是考官只选了几份很差的北方人试卷呈了上去,以证明先前没有弄错。
这下好了,彻底触怒了朱元璋的逆鳞。
张信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甲戌科状元,常直谏朝政得失,遭到朱元璋的记恨。
洪武三十年,南方北方学子之争时,朱元璋命张信等六七位翰林、侍讲复阅试卷。
当时就有人提议,选几位北方学子替换上去,用来平息朱元璋的怒火,也能尽量消除北方学子的愤愤。
然而张信在阅卷后认为三吾所取无私,坚持秉公维持原取。
因此,惹得朱元璋大怒,下令将主考官刘三吾戍边,张信等人弃市处死。
就这样,一些人被流放的流放,被处死的处死。
除了他们,陈安等一些学子也招致大祸。
朱元璋召来陈安等人复审,不知这陈安是因为紧张还是为何,在复审时没有给出准确的批语,被定为“有惑圣览”,随之功名被革除,并且处以车裂之刑。
可以说,陈安就是朱元璋为了拉拢北方考生的一个牺牲品。
在这之后,朱元璋又增加录取了很多北方考生,并钦点了其中一位成为了状元。但朱元璋认识到了南北方经济文化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差异,科举考试开始采用了“南北分榜”的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