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科书插图被诟病,在全网各大平台热度居高不下。什么唐氏脸、星条装、纹身、舔汗、露下体、日本军机等等。看到各种琳琅满目的资讯之后,让我也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也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去探讨过中国的教育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中国的教育不是某个环节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问题。目前的教育制度是病态的,所以随之而来在运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也不能完全将这个责任归咎于中国的教育制度,其实整个中国社会本身就是病态的。

教科书的运作模式就是一个被垄断的市场,因为没有竞争天敌,固然大家也就有恃无恐。但凡有点竞争压力,也不至于烂到这个程度。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系统以外出现在市场上的教科类书籍,其内容还是相对丰富与美观的。那么我们的教科书,其实也是可以按照市场化来运作的呀。我们可以将每一本教科书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招标。一本教科书的设计可以每次征集十个版本,然后提前发布到教育系统相关的网站进行预售统计。可以随机公布几页内容,以供消费者参考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和家长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教科书画面,而且每个版本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画面排版不一样而已。虽然选择多了,但是这根本不影响教科书的实际功能。更何况学生选择了自己心仪的教科书,应该也会更加爱惜它们吧。甚至一个班级出现相同内容,不同画面的各种版本教科书,不也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吗?这也算是一种解放孩子们审美天性的个性化教育。

要知道我们很多时候选择去买一本书,不一定是因为书的内容吸引自己,很多时候是书的装帧美感刺激了自己。很多优秀的书稿,会出现很多的版本。每个版本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但为什么自己偏偏会选择某一个版本去珍藏呢?反正我的第一考虑是装帧的美感,毕竟我是设计系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市场的反响,我们可以选择给予口碑最好的设计团队更多的合作机会。就算是垄断行业,我们也完全可以玩内部竞争。内卷,有的时候也可以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方向。要知道优胜劣汰,是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一旦我们失去了突破自我的挑战之心,那么离完蛋也就不远了。

除了教科书,我一直以来对校服的式样也是抱有很强的不满。汉服、唐装不好看吗?中山装、旗袍不香吗?为什么很多学校都选择衬衫、西装、水手服?反正我是不喜欢的。我甚至走入职场十几年,穿西装打领带的时候都很少,最多穿件衬衫已经是我的上限了。而且我喜欢带着民族元素的服装,虽然我长得不好看,但是穿上那样的衣服,自己瞬间也就自信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基因里的东西是很难磨灭的,我们可以试图去毁灭或否认它的存在。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些东西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感到亲近,甚至觉得那就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像古诗词,虽然背起来有时候很痛苦,但是那种美好的画面和传神的意境,却让我们忍不住感动。

而如今的教育,真的只是教了一个寂寞啊!时代在发展,孩子却失去了天真和快乐。物欲的攀比,早早将孩子们推向了深渊,让他们被动地成为了有心人利用的工具。原本事不关己的看客,现在也坐不住了,毕竟孩子是这个世界的未来,未来毁了,我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我们花点时间去监督,不是为了多管闲事,而是还自己一个未来。

大家觉得呢?留下您的看法,让我们不只是擦身而过的缘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