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一个努力脱离低级趣味的电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巴比伦,划水怪的第一反应是这和《东京巴比伦》有什么关系?得到的答案是基本没关系后,多姐和方老师开始疯狂反问“九漏鱼”划水怪有关两个流域地理位置的信息。划水怪,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京巴比伦漫画封面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狭义上指古巴比伦王国,广义上指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位于它们中间的土地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比伦主要位于两河流域南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诗塔门复原模型,城门和城墙均为双层结构,

所以当时巴比伦号称“不可能被攻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柏林Pergamon博物馆,复原的伊诗塔门及其浮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巴比伦伊诗塔门

通过多姐和方老师的介绍,我们应该知道两河流域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现代欧美文明和伊朗的古波斯文明都是在两河流域的深刻影响下,发展而来的。而两河文明的开端正是由苏美尔人发起的,这块时间线较为混乱,多姐帮大家进行了整理。

第一阶段:公元前四千年 苏美尔早王朝时期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大量城邦,比如乌鲁克、拉伽什、乌尔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鲁克城复原图

第二阶段:吉尔伽美什

其中《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人类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洪水故事,这是《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重要母题,是这部史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全诗的高潮。

聊到这里时,多姐“腐达”大响。史诗歌颂的英雄吉尔伽美什是“三分之二神、三分之一人”的完美结合,用方老师的话来说就是神的血统,人的寿命。他起初是一个欺男霸女的无道昏君,后来上天给他派来了一位叫恩启都的“野人”,两人先是互相看不顺眼,一顿“抱摔”后就成了好基友,后来两人一起实施旨在留名后世的种种冒险壮举。多姐总结道,男男文化真是贯穿整个人类文化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尔伽美什雕像

第三阶段 阿卡德帝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

阿卡德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由萨尔贡建立。阿卡德帝国灭亡之后,苏美尔地区陷入混乱,并最终被乌尔第三王朝取代。

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所颁《汉谟拉比法典》(自动脑补周董的《爱在西元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汉谟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

巴比伦王国先后受到好战的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亚述它的希腊名字为“Assyria”,去掉那个“As”之后,就成了叙利亚(syria),它的首都尼尼微,会在各种古典文学中被我们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藏于卢浮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碑上的汉谟拉比浮雕

由此可见,一些人以“古巴比伦文明”来概括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文明是完全错误的,巴比伦文明最早也要从公元前1800年开始,显然要比古埃及文明和苏美尔文明的晚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比伦遗址,摄于193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七世纪欧洲人对巴比伦所描绘的想像图

提到亚述帝国就不得不说萨尔贡二世,他在都城杜尔舍鲁金建造了宫殿。在都城的城门及宫殿门口,国王命人建造了外形奇特的神兽——拉玛苏和舍杜,它们是都城的守护神,形象通常为公牛的身体、鹰的翅膀、男子的头,头冠周围装饰着玫瑰花图案,角朝上伸展,形似公牛的耳朵,戴着精致的装饰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尼微的人头牛身带翅膀的巨兽,藏于罗浮宫

第四阶段 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尼布甲尼撒二世曾征服了犹大王国和耶路撒冷,并在他的首都巴比伦为心爱的妻子,来自米底王国的末代公主——安美依迪丝建成了著名的空中花园。据方老师介绍,所谓的空中花园就是立体的花园,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灌溉技术,而此时的中国还在春秋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尼布甲尼撒二世画像,他主持修建了巴别塔

在拉丁语里,巴别是变乱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复原图

可惜,新巴比伦王国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新巴比伦灭亡结束了两河流域独立国家和文明的历史,开始了它作为周边地区其他王国的组成部分和受其他文明同化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两河文明虽然早已消亡,但却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人类文明中至今仍然闪耀着它的光辉。我们常说文明的四大要素是城市、农业、冶炼技术、文字。而两河流域的文化都包含了。这里有人类最早的城市、设施、神话、药典等。

第一、楔形文字

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不但两河流域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在使用,小亚细亚的赫梯人,以及后来的波斯人都在使用。同时楔形文字还是埃及法老和赫梯帝国互通公文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与中文对照

也就是说,楔形文字在中东就相当于英语在当今世界的作用。

第二、科学源头

苏美尔人将一年分为12个月,6个月每月30天,6个月每月29天,全年354天。如此以来一年便比太阳年短11天,然后用闰月来补,这与我们现在的阴历已经基本一致了。

两河地区的巴比伦人已经知道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轨道,并观察出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视运动轨道——黄道,并依照黄道上各星座代表的地段划出太阳在一年十二个月所处的位置,即黄道十二宫。

另外,两河地区的苏美尔人已经开始同时使用十进制和六十进制,十进制我们现在都在用,六十进制则保存在了时间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美尔人的太阳历

究其根本,多姐认为,这可能和巴比伦时期非常重视教育有关。实际上,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因此,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通常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说到这里方老师不禁反思,我们人类究竟进步了多少?

节目最后三人聊起了文化自信与文化交融,盲目的自信往往只在意是否领先,是否第一,这其实是一种自大与无知;而真正的自信是认定交融的重要性,并同时发掘出更深层的文化独特。

节目虽好听,也别忘了开头多姐提到的福利啊。转发大内密谈官方微博就有机会获得,同时还能获得三位老师的“鬼画符”,想想就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大家准备的福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播 / 相征

嘉宾 / 多多 方佳翮

封面设计 / 划水怪

音频后期 / BBBBUDDHA

音频上传 / Observ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00:02:55 / 一开头就送福利?

⊿ 00:06:34 / 划水怪念念不忘的东京巴比伦咋回事

⊿ 00:21:04 / 先来聊聊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 00:34:16 / 从伊什塔尔传说说起

⊿ 00:53:57 / 整理下混乱的时间线

⊿ 01:17:53 / 两河文明有哪些首创的东西

⊿ 01:33:07 / 文化流通与交融的重要性

⊿ 01:46:41 / Johnny Klimek,Tom Tykwer - Dunkles Babel

头图设计 / 划水怪

文字&排版 / 王不留行

配图来自网络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Copyright ©midnightalks.All rights reserve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点个在看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