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悲剧,是中国的历史上一系列悲剧的开始。一个明明科技那么发达、经济那么发达的朝代,就那样窝窝囊囊的自己把自己玩儿死了,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这其中,徽宗和钦宗只不过是赶上不好的时机、缺乏政治能力的倒霉蛋。北宋灭亡的真正,在宋太宗时期就已经种下。

说道北宋,我们都知道是重文轻武的。从赵匡胤将节度使从土皇帝变成吉祥物之后,宋朝的制度就开始偏向文治。不过赵匡胤文韬武略,明白武装力量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仅仅是将武将束之高阁而已,并没有刻意地打压他们。但到了宋太宗赵光义这里,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宋太宗在第一次北伐中,由于自身的带头逃跑,导致了全面的大溃败。武将们以为他死了,为了能够统一指挥,拥立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为帝。后来虽然赵光义出来后,赵德昭交出了权利,但武将在关键时刻的做法,还是让他吓了一大跳。他开始明白,由于自己军事能力的不足,他既压不住武将,武将也看不起他。早晚有一天,五代十国的乱象将会重现!所以从那天开始,赵光义就开始打击武将在朝中的地位。于是乎,束缚武将的阵图出来了,各种压制武将的政策也出来了。能想到吗?朝廷的几个将军,险些被一个骗子给砍了,原因仅仅是骗子冒充文官,而武将连怀疑都不敢!

可以说,从宋太宗开始,不仅仅是宋朝,连整个中华民族都滑向了重文轻武的深渊!大宋最终走向灭亡,宋太宗赵光义至少要付百分之五十的责任!

从宋真宗开始的几个皇帝,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作为的人物。他们即使面对严重的外患,也对赵光义重文轻武的政策不敢有丝毫的修改。除了宋仁宗之外,几乎所有皇帝都认为武将对国家的威胁多余贡献,对他们的防备一层接着一层。即便是宋仁宗,也不得不在文官的压力下罢免身为枢密使的狄青。这些皇帝的得过且过,也是大宋衰弱不堪的一个原因,大约应该占到百分之十。

到了徽钦二帝,责任确实是不小。他们一方面仍然抱着重文轻武的政策不放,一方面又想建功立业。所以在赵良嗣提出“联金灭辽”的策略后,不考虑后果和实力就去实行。结果打起来发现自己打不过,又开始使用耍赖的方式,不想执行和金国达成的协定。最后终于招来金兵的报复,却又不顾后果的苟且求和,而求和后又不想履约,这才造成自己人心丧尽,最终兵败被俘,留下了千古之耻。

北宋的灭亡,其最主要的根源是纲领性的,祸根在赵光义时期已经种下。而徽钦二帝,不过是好大喜功、能惹事不能扛事的狗怂。所以我认为,北宋的灭亡,赵光义的责任要远大于徽钦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