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在山东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新征程中,被寄予了更高的期待。

5月28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省委书记李干杰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

在这份将近两万字的报告中,对于青岛着墨颇多,其中既有对青岛过往成绩的总结,也有对青岛未来发展的支持,彰显了青岛在全省的重要站位。

从国家战略到海洋经济,从数字经济到乡村振兴……透过山东省今后五年要抓好的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能看到,多项重点工作与青岛有着极高的契合度。

撰文/庄建成

审校/张慧

国家战略交汇城市梦想

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增强

过去五年,青岛落地了两大国家战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的叠加,直接将青岛乃至山东推向了对外开放最前沿。

正因如此,山东省党代会报告中,在回顾过去五年成绩时,便直接“点名”这两大国家战略,“山东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基本完成,上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从字里行间能看到两大国家战略已然起势,成为推动山东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的强劲引擎。

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的经济强省,山东显然意识到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之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在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中,又对这两大国家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加快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

作为这两大国家战略主要承载地,尤其是在省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对青岛提出要“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要求后,青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关系到的已不仅是城市能级的跃升,更决定山东新五年能否在全国大局中持续提升自身影响力。

事实上,从今年4月份先后召开的青岛市党代会与市两会可以看到,青岛早已率先垂范,谋求通过国家战略落地的机遇,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添筹码。

市党代会报告提到,要推动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以及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探索。具体举措方面,上合示范区需要提升“四个中心”功能,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发挥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作用;青岛自贸片区要进一步体现创新属性,做强大宗商品交易功能,推动航运、贸易、金融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

将目光进一步聚焦,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的胶州,称得上是青岛践行上合示范区这一国之重任的排头兵。

为此,胶州市党代会报告中也围绕建设极具“国际范”的上合示范区核心区明确,要搭建合作平台,强化制度创新,完善配套服务,在“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下功夫,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大手笔书写上合示范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引领带动全省扩大对外开放。

再来看青岛自贸片区。日前,青岛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推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涵盖投资、贸易、金融、航运物流、法律服务、先进制造、现代海洋等多个领域的22项具体举措,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推动青岛自贸片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22项举措中,既涵盖了推进国家和省相关措施在青岛市加快落地方面的具体举措,也有突出青岛自贸片区自身特色而研究提出的创新举措,既有必须要做好的“规定动作”,也有主动想要做得更好的“自选动作”。

对山东而言,想要在“开新局、走在前”上实现突破,离不开国家战略的外部赋能。

锚定海洋经济

支持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海洋是山东发展的优势,尤其是在与同为沿海省份的广东、江苏等经济强省相比,山东向来不落下风。

近年来,山东已多次围绕打造海洋强省出台政策、采取行动。去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推进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青岛被赋予“一核引领”的新定位,要发挥全省海洋领域龙头城市引领作用,助力山东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国家海洋经济竞争力核心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海洋开放合作先导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可以看到,山东始终希望青岛能为山东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做出更大贡献。在省党代会报告中,山东更是为青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支持——支持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要知道,在这份近两万字的报告中,提到“支持”二字的地方并不多见,加之此前青岛市党代会上也曾明确青岛要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自上而下更能看出之于全省层面对于青岛的重视。

且山东对青岛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的支持,也是循序渐进的。其虽并未直接提及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但对青岛而言,也称不上失落。因为此前青岛市官方层面就曾明确,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是“十四五”阶段性目标,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到2035年的远期目标。

显然,山东希望青岛在经略海洋方面可以先修炼内功,厚积薄发,进而带领山东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能级。

对青岛而言,经略海洋的路径实际上也已明确。

首先,青岛需要进一步凸显西海岸新区、蓝谷的“双核”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海洋强市建设,这就要有实实在在的产业作支撑。对“双核”而言,接下来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更精准地导入产业。

其次,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青岛并不缺优质的载体与平台,接下来需要继续做强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平台,让海洋领域科技成果真正实现就地转化。

此外,以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青岛需要在沿黄流域布局更多内陆港,与日韩等境外港口“多港联动”,增强航运集疏运能力,大力发展国际货物中转、集拼等业务,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转型,进而真正实现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目标。

当“活力海洋之都”成为青岛的城市愿景、当“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山东今后五年部署开展的重点工作,省市梦想交汇于海洋,呼唤着青岛能在经略海洋的时代使命下,展现龙头城市应有的担当。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省份、一座城市,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最先要做好的就是经济工作。而与经济工作息息相关的,就是产业。

省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并明确实体经济是强省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落实“三个坚决”,壮大“十强”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重中之重”一词,足以代表实体经济的分量。而正如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所说,“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对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山东而言,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省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到要培育壮大数字动能,以数字变革引领全面转型。具体产业层面,山东省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产业,打造先进计算、虚拟现实等产业集聚区,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翻番。

虽然并未直接提及青岛,但青岛早已将“数字青岛”建设列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重要课题。

顶层设计层面,青岛正在开展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转型,并将在市南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开展为期两年的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工作,涉及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等全领域。

产业层面,青岛聚集了海信、歌尔等一批在数字经济领域具备一定优势的行业领军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引领效应以及产业聚集效应正在逐渐放大。

5月5日和6日,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以及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接连到虚拟现实产业园项目现场和歌尔全球研发总部调研,对虚拟现实产业下一步发展做出部署。而已开工的虚拟现实产业园,未来也有望成为青岛、山东乃至全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5月15日,山东首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户崂山并举行开工仪式,其也将成为崂山区以及整个青岛市发展“四新”经济的强力支撑。

此外,青岛市也在5月中旬先后印发了《青岛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及《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数字经济领域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对青岛来说,发展数字经济实际上有着一定的先发优势——工业互联网。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到,加快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实施“云行齐鲁·工赋山东”专项行动。

而为加快产业数字化,青岛也明确将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每年数字化改造1000家企业,建设一批标杆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灯塔工厂、智慧园区,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

青岛如能用好自身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不仅将为山东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趟出新路,更将成为自身提振制造业,实现在全国争先进位目标的关键。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青岛“软硬兼备”

山东不仅是工业大省,更是农业大省。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全省综合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此前,李干杰在《求是》杂志刊文时曾提到,要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定扛起农业大省责任,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而在省党代会报告中明确的十二项重点工作中,就包含了“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对山东而言,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是全面的现代化。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青岛虽然不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但“三农”工作同样是城市关注的重点领域。市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同时,青岛提出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这意味着,在山东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过程中,提出打造先行区的青岛,将扮演重要角色。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青岛市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加工农业、数字农业、体验农业,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青岛市发布了2021年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名单。在这份共包含了66家企业的名单中,共有20家农业企业入选,占比近三分之一。从中,也能看到青岛在产业层面对农业的重视。

现如今,评价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产业、创新等“硬实力”,也不只关注国家战略与机遇等外部利好,而是上升为涵盖环境、文化、基建配套等更加全面的评价标准。

自2019年青岛即墨、平度、莱西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青岛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多项改革举措得到实质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今后五年,青岛也将聚焦融合发展推进城乡要素配置均衡化,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而在产业与城乡融合之外,青岛也十分注重“人”的感受,提出将聚焦宜居宜业推进农村现代化,布局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片区并开展数字乡村试点;聚焦富裕富足推进农民生活品质化,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可以看到,青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过程中,既有硬实力的塑造,也有软环境的提升,真正做到了双管齐下,靶向发力。

最好的应答是出发,最美的背影是实干。

展望新五年,致力于“走在前、开新局”的山东,频频为青岛“点赞”“点题”,这既要求青岛在全省勇当龙头的过程中要展现担当,亦是青岛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的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