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于造福于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培根

生物医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医工所在基于银纳米簇的荧光逻辑门构建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缪鹏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基于银纳米簇的荧光逻辑门体系,用于同时检测端粒酶与miRNA。该研究发展的荧光逻辑门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等优点,实现了对两种肿瘤标志物的同时检测,可有效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传统江南膳食”和“地中海膳食”对减重及糖代谢稳态改善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组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研究员王计秋团队合作,首次通过临床干预比较了源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高植物性膳食模式—“传统江南膳食”和“地中海膳食”在减重及糖代谢稳态调控方面的效能。

苏州医工所等在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韩坤课题组等以石墨烯量子点/银纳米颗粒复合物为基础,设计了可视化的HCV检测新方法。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制备石墨烯量子点/银纳米颗粒复合物,该复合物既解决了银纳米颗粒的易团聚问题,又可作为显色基底实现直观的信号输出。

DNA损伤修复蛋白动力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微束技术与应用室在DNA损伤修复蛋白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Biophysical Journal上。揭示了XRCC1新的急救机制及其在DNA损伤应答中的高周转机制,有助于我们从生化反应角度加深对DNA损伤应答机理和重离子辐照生物效应的理解。

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连化物所实现单原子催化剂光热协同高效催化乙炔半加氢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和研究员乔波涛等与大连化物所太阳能科学利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仁贵等合作,在单原子光热催化乙炔半加氢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苏州纳米所利用层状化结构工程策略构筑高导电碳纳米管气凝胶薄膜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学同团队提出了纳米纤维三维网络结构层状化工程策略,实现了碳纳米管气凝胶薄膜的高效导电网络构筑,制备出了一种具有致密层状多孔结构的高导电碳纳米管气凝胶薄膜。

海洋所在水性纳米复合涂层防腐和防污性能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段继周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关于水性纳米复合涂层防腐和防污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环保型防腐防污涂料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南京土壤所制备出碳基底的锰单原子材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军团队利用锰超积累植物美洲商陆,基于一步热解法,制备出碳基底的锰单原子材料。该研究为超积累植物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廉价单原子材料的合成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新视角。

智能制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阳自动化所在超静超稳航天器质心调节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航天器质心调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科研团队针对超静超稳航天器在轨质心调整需求,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在轨质心调整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上。

武汉植物园等在森林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系统生态学研究团队联合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教授邱彭华团队、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万波团队开展了系列研究,聚焦于森林多样性监测相关前沿问题。该研究表明,无人机激光雷达点云和Sentinel-2数据的组合为红树林种间分类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且准确的方法。

晶圆级范德华接触阵列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狄增峰研究团队基于锗基石墨烯衬底开发出晶圆级金属电极阵列转印技术,在二维材料与金属电极的大面积无损范德华集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有望广泛应用于高性能二维材料器件和电路制造,为新一代范德华集电路的实现提供技术可行路径。

沈阳自动化所在微纳生物制造与操控领域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Biofabrication刊载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在微纳生物制造与操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通过封装并组装异质微生物模块,探索了生物结构打印中可重构操纵的可行性以及后续组织的融合。

能源化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环境所在沼渣与飞灰协同资源化处置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矿产绿色开发研究组(余广炜研究组)研究开发出热解炭化技术将沼渣在缺氧或绝氧条件下高温转化为生物炭,实现有机物和病原菌快速消减、重金属稳定固化等目标,所得生物炭产品经深加工,初步展现出高效脱色、快速吸附抗生素及溶盐资源回收等良好应用潜力。

研究发现孟加拉湾缺氧区的扩张与加强将加速SAR11对硝酸盐的利用及氮损失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夏晓敏团队解析了孟加拉湾缺氧区原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在氮循环过程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微生物学谱》。

武汉岩土所二氧化碳腐蚀井筒水泥定量精细表征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CO2地质封存课题组,搭建了高温—应力—渗流—腐蚀反应耦合试验系统,模拟了高浓度CO2盐水溶液在井筒水泥泄漏通道内腐蚀井筒水泥的过程,围绕流体流速和有效应力对水泥泄漏通道形态演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上海有机所在二碘化钐促进的非活化芳烃不对称还原去芳构化反应方面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游书力课题组,通过所形成的手性羰游基区分分子内两个对映异位的苯环,可以实现简单苯衍生物的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该方法为合成手性多环分子提供了新的途径,拓展了不对称去芳构化反应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