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的国企改革大潮中,由于不少企业都存在人员过多的问题,于是普遍地把“减员”作为“增效”的根本途径,但结果却是,“减员”是真的,职工大量下岗被甩到社会上了,而“增效”却成泡影了,因为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被卖掉了!
原因出在哪里?虽然已经事过境迁,但还是要把里面的真相和实情说明白,否则就无法真正理解改革的复杂性。
企业绩效差的原因,根子往往源于“白领”,而不在“蓝领”的普通职工身上。正是因此那些“白领们”不懂业务、管理不善、任人唯亲、铺张浪费等因素,才使企业越来越走下坡路。普通职工根本不是企业绩效差的原因,相反,普通职工为了能挣到工资,他们是最怕企业破产的,都想努力生产。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机会到单位的财务部门去报销一张用餐发票!更没机会接触购销中的回扣。
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拟定下岗名单的人,往往是“白领”一族,那下岗分流的名单只能是平时干活的“蓝领”职工了。而干活的蓝领被遣散回家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还能再好起来吗?
有学者提出,让普通蓝领工人下岗,其实质是”他人有病却让工人吃药“,结果必然是不仅没有解决企业的困难,反而让普通职工遭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