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茗,原名安明,北京艺韵阁书画院院长,北京正心正举应用科学研究院山水人文艺术中心主任,文化部中国山水画创作院院士,北京凤凰岭书院中国画创作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诗词网、中华诗词论坛高级顾问和导师。作品入选第九、十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展览,多幅山水画作品被中央直属机关重要机构收藏,作品入编《当代美术全集》第二卷,出版有《陈安明美术作品集》《贵有古意·山水画作品集》《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陈安明卷》等个人画集。

在北京凤凰岭书院画家与姜宝林,王鲁湘等导师合影

【每周画题】陈安茗山水画(027) 笔法本质

文/志实

笔法记》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又名《山水受笔法》、《画山水录》,五代后梁荆浩撰写。其撰写方法似受了《史记·留侯世家》黄公授书张良的故事影响,假托在太行山与一老叟答问,阐述了著者的绘画理论。此书先述著者自己隐居太行洪谷,以自然为师,并以此为绘画第一阶段的思想,提出“画有六要”,华与实、似与真之辨,名利之四种绘画品格,从而到山水画发展史。其次以遇叟而对答形式,全面而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见解,构成此著之主体。《笔法记》诞生于山水画渐趋成熟的时代,总结了前人和著者自己的经验,构建出山水画论的体系,对后世山水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将《笔法记》原文与译文分段编录于后,供学画者和收藏者参考。

1,云中27cmx45cm

荆浩《笔法记》

(一) 以自然为师,“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原文:

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镇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译文:

在太行山里有一个洪谷,其间有数亩平地,我就在这里靠耕种而自食其力。有一天,我登上附近的神钲山,四处张望能依稀看见曲曲折折的人兽足迹。穿过长满青苔、沾湿露水的小路,只见有二块象门户般的大岩石,里面怪石嶙峋,雾气缭绕。我急忙走进去,又见那里长满了古松。其中有很粗大的树干,树皮苍老,酷似鱼鳞,长着深绿色的苔藓,抬头望去,似腾空飞翔的蛟龙。那盘旋而上的气势,好象要冲向九天银河。茂密的树林里透出点点亮光,一些折断的树干疤痕累累,交错弯曲。有的树根挣裂了巨石,暴露在土石外面,长满青苔。也有倒下来的,悬挂在溪边,截住了潺潺流水,溪流因而绕弯。我很惊异地发现了这样的奇观,走遍林间观赏。第二天又带了纸笔去那里写生。日复一日的积累下来,直到画了数万张,才画得比较逼真了。

2,岸阔54cmx48cm

(二)提出“画有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

原文:

明年春,来于石鼓岩间,遇一叟。因问,具以其来所由而答之。叟曰:“子知笔法乎?”曰:“叟,仪形野人也,岂知笔法邪?”叟曰:“子岂知吾所怀耶?”闻而惭骇。叟曰:“少年好学,终可成也。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译文:

到了第二年春天,我又来到石鼓岩中间。遇到一位老者,问起我的来意,我就把前后缘由回答他。老者说:“你懂得画法吗?”我说:“老人家的容貌象一个山野之人,怎么问起我画法的问题呀?”老者说:“你怎么知道我胸中有多少学问和想法呀?”我听了又是惭愧又是敬畏。老者又说:“不要紧!年轻人只要好学,结果会成功的。说起画,画有六要:一是“气”,二是“韵”,三是“思”,四是“景”,五是“笔”,六是“墨”。

3,天际42cmx42cm

(三)华与实之辨,似与真之说。

原文:

曰:“画者,华也。但贵似得真,岂此挠矣。” 叟曰:“不然。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叟曰:“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凡气传于华,遗于象,象之死也。”

译文:

我说:“画就是漂亮,只要画得像,就能得到真实之美。哪有这么多麻烦事!”老者说:“不然,画是你的创作,要熟悉、研究生活中的物象而画出它的真实面貌和气质。物象漂亮的,就画出它的漂亮来;物象朴实的,就画出它的朴实来。不能把漂亮的东西当成朴实的去画。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表面上画得像是可以的,至于画出事物本质的真实就难以达到了。”我问:“什么是表面画得像?什么是本质画得真?”老者说:“对客观事物描摹得像,只是得到它的形似,而不能画出它的气质。而达到“真”的境界,须是气和质都画得比较饱满。想要表现神气,如果只是画得华丽,而忽略了它的本来的面目,那么,物象的真实面貌就被歪曲了。”

4,响泉35cmx56cm

(四)去除嗜欲杂欲,才能臻于高境。

原文:

谢曰:“故知书画者,名贤之所学也。耕生知其非本,玩笔取与,终无所成。惭惠受要,定画不能。”叟曰:“嗜欲者,生之贼也。名贤纵乐琴书图画,代去杂欲。子既亲善,但期终始所学,勿为进退。

译文:

我表示感谢,说:“我懂了:书画是名、贤之人所研究的学问。我是一个种田为生的读书人,自知不是我的特长,只是因为爱好而玩笔而已,终究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功。很惭愧,虽然聆受了您的宝贵教诲,也不一定能够画出好作品。”老者说:“对物质生活的贪欲无度,是人生的大害。聪明高尚的人以读书、琴瑟、书法、图画为乐事,所以能够排除物质、肉体上过分的欲望。你既然对画画爱好,希望你始终努力学习,不为名利所动。”

5,清溪57cmx34cm

(五)详解“六要”:气、韵、思、景、笔、墨。

原文:

图画之要,与子备言: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拔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

译文:

老者继续说:对创作图画的一些重要问题,我老头子下面与你详细谈谈。所谓“气”,就是以你的思想感情指挥这枝画笔,直抒胸臆,同时必须熟悉生活,对所表现的物象心中有数,以客观事物的形象,熟练地表达你内心的感情;所谓“韵”,就是画中的形象有一种自然流露的意味、不着痕迹的美感,籍此产生生动的韵致。同时对艺术表现的技巧完美、格调高雅不俗;所谓思,就是对所画对象进行研究、取舍、布局、概括、夸张,深化,同时还要发挥想象,使你要表现的物象更真实、更强烈,更理想;所谓景,就是提取眼前景物中美的因素,研究它真实气质的分寸,发现它的妙处并加以表现、发挥,创造出美的境界;所谓笔,虽然必须遵循一定法则,也要灵活变通,笔意不受客观形质的束缚,飞动传神;所谓墨,就是有深有浅,干湿晕化,要做到根据物象、变化自然、恰到好处、富有文采,这些只靠用笔是达不到的。

6,江村40cmx98cm

(六)四种绘画品格:神、妙、奇、巧。

原文:

复曰:“神、妙、奇、巧。神者,亡有所为,任运成象。妙者,思经天地,万类性情,文理合仪,品物流笔。奇者,荡迹不测,与真景或乖异,致其理偏,得此者亦为有笔无思。巧者,雕缀小媚,假合大经,强写文章,增邈气象,此谓实不足而华有余。

译文:

老者接下来说:画有神、妙、奇、巧四种。神品要达到似不经意而又精当,任意挥毫而能传神;妙品是经过巧密精思,掌握天地万物各种对象的特点,表现外表和本质都能合乎艺术规律,同时观察研究物象,以流畅自然的笔法画出来;奇品,落笔纵情自由、变化莫测,不一定拘泥于生活的真实,物象也有变形。但狂怪要求合理,如果不合理了,就等于是有了新奇用笔而缺少完善的构思;巧品,往往通过雕琢装饰,以小巧来讨人喜欢,表面看也合乎法度,实则是刻意造作文采,想用堆砌的办法描绘出气象来。这就叫实不足而华有余。

7,山色36cmx66cm

(七)以筋、肉、骨、气释“笔有四势”。

原文:

“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故知墨大质者,失其体;色微者,败正气;筋死者,无肉;迹断者,无筋;苟媚者,无骨。

译文:

老者又说道:用笔有“四势”,它们分别是筋、肉、骨、气。笔有气势,笔断而势不断叫做筋;用笔有起伏变化之势,画出实体结构的叫做肉;精神刚正、有生命力量之势的叫做骨;线条气势贯通、遒劲有力、韵律生动的叫做气。

据此推论可以知道:墨块臃肿要破坏物体形象,色彩微弱的要丧失正大之气,筋死了肉就无所依存,笔迹、笔势都断了就没有筋,满足于表面漂亮而疲软无力的就没有了骨。

8,山气化云70cmx45cm

(八)论无形与有形之病。

原文:

“夫病有二:一曰无形,二曰有形。有形病者,花木不时,屋小人大,或树高于山,桥不登于岸,可度形之类也。是如此之病,尚可改图。无形之病,气韵俱泯,物象全乖,笔墨虽行,类同死物,以斯格拙,不可删修。

译文:

老者继续说:谈到画作的毛病有二种,一种是无形的;一种是有形的。有形的病,象花木枯荣不符合季节,在同样远近的画面上,屋比人小,或者树比山高,桥的两头不与岸相接,诸如此类。这类毛病还是容易辨识的,虽然画上不好改,但下次容易纠正。无形的病,像没有气韵,违背物象结构规律等现象,虽然也画了许多笔墨,不过是一堆没有生命的东西。这种拙劣的格调,一时是无法去除和纠正的。

9,月见西湖50cmx50cm

(九)论云林山水“去其繁华,采其大要”。

原文:

“子既好写云林山水,须明物象之源。夫木之为生,为受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遇,加密如疏,非青非翠,从微自直,萌心不低。势既独高,枝低复偃,倒挂未坠于地下,分层似叠于林间,如君子之德风也。有画如飞龙蟠虬,狂生枝叶者,非松之气韵也。柏之生也,动而多屈,繁而不华,捧节有章,文转随日,叶如结线,枝似衣麻。有画如蛇如素,心虚逆转,亦非也。其有揪、桐、椿、栎、榆、柳、桑、槐,形质皆异,其如远思即合,一一分明也。“山水之象,气势相生。故尖曰峰,平曰顶,圆曰峦,相连曰岭,有穴曰岫,峻壁曰崖,崖间崖下曰岩,路通山中曰谷,不通曰峪,峪中有水曰溪,山夹水曰涧。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岗岭相连,掩映林泉,依稀远近。夫画山水,无此象亦非也。有画流水,下笔多狂,文如断线,无片浪高低者,亦非也。夫雾云烟霭,轻重有时,势或因风,象皆不定,须去其繁章,采其大要。先能知此是非,然后受其笔法。

译文:

老者说:你既然爱好写生和创作云林、山水,必须要懂得物象的特征和规律。树木的生长,受其先天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制约。松树的长法,弯而不软。你看它那枝叶有密有疏,颜色似青似翠。它从小长就一副刚直的气质,不断萌发新芽,似有冲向云天之志。主干越长越高,枝桠受叶的重压又低垂下来,甚至于倒挂在那里,但没有坠落。下面形成一层一层,在树林间重重叠叠,有点像德高望重的君子那样厚重稳健的风范。有的人把它画得像蛟龙在飞舞,枝叶狂生,这就不是松树的气韵了。柏树的生态,线条多弯曲有动感,繁茂而不华丽,纹理疏密节奏有致,随日光向背自然顺转,叶如根根丝线结成,枝杈像穿着麻织的衣服。有的人把柏树画得象条蛇,或者象根绸带,气质相反了。因为他心里没有数,所以也发生了这样的错误。还有象揪、桐、椿、柳、桑、槐等树,它们的外形和气质都各不相同,如果加以认真观察、思考,一定会找出规律,一一分辨明白的。对于山、水的形象,气与势是互相生发的,所以山头尖的叫峰,平的叫顶,圆的叫峦,相连的是岭,有山洞的叫岫,峻峭的石壁叫崖,崖之间、崖下的叫岩,路通山中叫谷,不通的叫峪,峪中有水流叫溪,两山夹着的水流叫涧。上半部峰峦形状虽然不同,下半部岗岭却是相连的。山掩映着林泉,近的清楚,远的依稀。如果画山水没有这种气象,就不是好的山水画。有的人画流水,落笔太狂,纹理好象断了的线,没有画出水浪的高低,也是错误的。对于云雾烟霞,时轻时重。它的走势,主要是因为有风,形状很不确定,必须删繁就简,概括地画出主要的态势。要先懂得这些规律,知道怎样才正确,然后使用相应笔法来表现。

10,归舟97cmx177cm

(十)以史述重点分评唐代名家笔墨。

原文:

曰:“自古学人,孰为备矣?”叟曰:“得之者少。谢赫品陆之为胜,今已难遇亲踪。张僧繇所遗之图,甚亏其理。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我唐代。故张璪员外树石,气韵俱盛,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旷古绝今,未之有也。麴庭与白云尊师,气象幽妙,俱得其元,动用逸常,深不可测。王右丞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李将军理深思远,笔迹甚精,虽巧而华,大亏墨彩。项容山人树石顽涩。稜角无(足追),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然于放逸,不失真元气象,无大创巧媚。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陈员外及僧道芬以下,粗升凡俗,作用无奇,笔墨之行,甚有行迹。今示子之径,不能备词。”

译文:

我又问:“自古以来学画有成的人当中,谁对画理掌握得最完备?”老者说:真正能懂得的人很少。谢赫评价陆探微最好,不过现在已很难见到他的真迹。张僧繇所留下的画,于画理是很不够的。对随类赋彩的方法,自古就有能人,而水墨为主的画,到我唐代才兴起。那时有张璪员外画的山水、树、石,气韵都极佳,笔墨从大处到细微处尽皆精妙,对写真传神、深入构思、提炼经营,水平很高,而且不用重彩。从古到今,还没有这样杰出的画家。麹庭与白云尊师马承桢的画,气象幽妙,他们深知事物的本原,构图、落笔气势不比寻常,常使人觉得深不可测。王维的笔墨婉转倩丽,气韵高雅,有一股清气。他以巧妙的笔法描写对象,确是真正动了一番脑筋。李思训理法精深、构思周密,用笔精到。虽然巧妙,但过于华丽,在用墨上面太欠缺。项容画的树石姿态强劲,笔墨生涩,棱角转换自然。在用墨上独得玄奥,用笔却全无骨力。他的作品豪放超逸,却不失所绘画事物的本真气象,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巧媚之气。吴道子在用笔功力上胜过造型能力,格调虽然比较高,但他不善画树木,遗憾的是用墨也不行。陈员外和僧人道芬等,比最平凡的画作稍好些,影响一般。他们在笔墨技巧上,颇有成就。今天告诉你这些画家的得失,也就是绘画的路径,不可能讲得很全面。

11,红叶满船66cmx134cm

(十一)掌握画理,即“可忘笔墨,而有真景”。

原文:

遂取前写者异松图呈之。叟曰:“肉笔无法,筋骨皆不相转,异松何之能用?我既教子笔法,乃资素数幅,命对而写之。”叟曰:“尔之手,我之心。吾闻察其言而知其行。子能与吾言咏之乎?”谢曰:“乃知教化,圣贤之职也。禄与不禄,而不能去。善恶之迹,感而应之。诱进若此,敢不恭命。”因成古松,赞曰:不凋不荣,惟彼贞松。势高而险,屈节以恭。叶张翠盖,枝盘赤龙。下有蔓草,幽阴蒙茸。如何得生,势近云峰。仰其擢干,偃举千重。巍巍溪中,翠晕烟笼。奇枝倒挂,徘徊变通。下接凡木,和而不同。以贵诗赋,君子之风。风清非歇,幽音凝空。叟嗟异久之,曰:“愿子勤之,可忘笔墨而有真景。吾之所居,即石鼓岩间,所字即石鼓岩子也。”曰:“愿从传之。”叟曰:“不必然也。”遂亟辞而去。别日访之而无踪。后习其笔术,尝重所传。今进修集,以为图画之轨辙耳。

译文:

于是我拿出以前的异松图写生稿呈给老者看。老者说:“你的用笔是‘肉笔’,不合笔法,筋骨都与异松不相协调。你是否可以运用我教过你的画理,再画异松。”随即送给我几段素绢,叫我面对着松树写生。老者说:“用你的手,与我的思想结合起来吧。我听见了这个人的言论,就知道他会怎么做。你能和我谈谈你的想法吗?”我表示深深感谢,说:“我现在知道了,教导别人是圣贤之人的天职。艺术创作不管能否得到利禄,扬善去恶的路线是不能改变的。我对您的无私传授很感动,一定要付诸行动。您如此循循善诱,希望我进步,我怎么能不恭敬从命呢?”我于是作成《古松图赞》,赞词大意是:“盛暑不会骄狂,寒冬不会凋零,这就是坚贞高洁的青松!虽然树干挺拔、直冲云天,却屈身俯首谦恭。茂密的叶子象张开的翠盖,枝杈盘曲象出水的蛟龙。树下藤蔓杂草攀援,树丛遮阴幽暗蒙茸。你为何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你怎能生长在高高崖顶的云中?我仰望擢向天空的枝干,它的巨臂能举起千斤之重。溪水边挺立着高高的古松,远望是一片深绿的烟雾朦胧。奇特的树枝从崖上倒挂,欲上先下千姿临空。旁边生长着无数芳草杂树,浑成和谐的画面而又不相雷同。诗人见了如获至宝、诗兴勃发,争赋你的君子之风。清香的风绵绵不绝地吹过,幽幽的松涛声凝响于太空。”老者看了,惊叹良久,说:“画得好!希望你继续勤奋学习,必要时可以忘掉笔墨,一心去追求“真”的境界。我就住在石鼓岩间,名字就叫石鼓岩子。”我说:“愿意跟随您、服侍您。”老者说:“不必了。”遂急急忙忙辞别而去。以后再去寻找却没有踪影了。后来,我一直按照他教授的理论和创作方法反复去学习、去实践,从中受益匪浅,所以我现在把它写成文章,作为今后学画人借鉴的法则。(资料来源于网络, 标题由编者加注。)

【陈安茗山水画艺韵阁书画院作品展】

12,湖上70cmx133cm

13,秋醉45cmx92cm

14,泉流峭壁32cmx137cm

15,人间烟翠36cmx67cm

16,晓上去帆29cmx92cm

17,云岫300cmx33cm

18,岸水天云35cmx138cm

19,大江东下海门宽35cmx138cm

20,秋江高帆70cmx240cm

21,沙水弄夕晖69cmx236cm

22,春泉响翠微97cmx177cm

23,苍流34cmx135cm

24,轻舟观瀑103cmx208cm

25,山从画中看244cmx12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