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耀的实际的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这样漂亮的话人人都在说,科学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却没有人实际关心过科研人员如今的艰难处境。

在演员们一集电视剧片酬几百上千万的今天,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便利,安心地吃瓜追剧的同时,科研人员——这群劳苦功高的幕后工作者已经渐渐被遗忘在大众的视野之外了。当今世界,早已不是那个"乐声美妙忘自我,花旦名角谁人怜"的世界了。

出走,并非偶然事件

在大众眼中,中科院就是研究人员的象牙塔,代表着研究的最高水准,身在其中,待遇也是非常优厚的。可随着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所揭露的内幕却颠覆了大家的认知。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基本都是有着博士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却只能拿着一万出头的月薪。

这样的薪资标准,对于拥有着博士头衔,又有能力进入中科院的人来说,实在是太低了。对比起一集电视剧就能收入几十上百万的演员,科研人员这样微薄的收入实在令人心寒。

在二十年之前,小孩子们的梦想会是做英雄、做科学家,去造福国民甚至造福人类。可是现在,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梦想很多都变成了做明星、甚至还有的小孩子梦想是做网红,再也没有人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类的言语挂在嘴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连小孩子也知道:科学家和研究员代表着辛苦劳作而收入微薄。所以,有谁会愿意一生奋斗,却最终奔向这个苦果呢?其实研究员们这次的出走虽然在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这样的事,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却只能支持她在北京买个厕所之时,就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了。

屠呦呦辛辛苦苦埋头研究多年,造福了世界各地多少被疟疾折磨的人,才获得500万的奖金;反观明星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代言就会收获上千万,如果说这是他们应得的,那么他们的代言又实实在在地造福了多少人呢?

如果说他们也很努力,那么,各行各业,又有谁不是起早贪黑拼死拼活呢?既然大家都很努力,又为什么待遇的问题还是"风景这边独好"?此次出走,并非偶然,在这个科技为王的时代,研究员和科学家的待遇应该引起重视了

工资不给力,顾科研还是顾家?

以前的问题是:如果媳妇和母亲一起掉到河里,你会救谁?而现在的问题却变成了:科研和家放在了一个天平上,你会顾科研,还是顾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肩上的担子就会变得重起来,往往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小孩要照顾,已经不可能和当初一样,可以不顾一切为了科研抛头颅洒热血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业和家庭的选择,它还涉及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以及在家庭方面的担当。

并且如今的时代已是国泰民安,是用不着舍小家顾大家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需要科研人员在家庭和科研之间做二选一的艰难抉择,这让这群中国顶尖的知识分子情何以堪?明明曾"鲜衣怒马,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谁知道他们熬过了高考,熬过了考研,熬过了读博,却被这微薄的薪资待遇浇了个透心凉。

其实,家庭和工作不应该被放在对立面上,每个人努力工作,不都是为了有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然后再慢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如果拼命努力,拼命优秀之后,换不来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那么,人生不断追逐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类似的例子也有很多,袁隆平教授为了千万人的肚子,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可就在他摸过一辆豪车的照片被传出来之后,就被网友指责物质,网友们认为:身为科研人员,就不应该去想豪车。可凭什么不能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去顶尖的那几个将终身理想定位为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人以外,其余人不过是普罗大众之一,想用前半生的努力换来后半生的安稳,别说科研人员只是摸了一下豪车,就算他们也想为了豪车奋斗,那又怎样呢?人往往带着诸多约束去看别人,却总是对自己格外宽容。更何况,袁隆平教授是个造福千万人的教授,他完全就是配得上豪车的。

对比明星网红因为晒豪车豪宅而受到大众狂热的追捧和艳羡,使人不禁想要问一句: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

反思:这世界,到底怎么了

早些年的时候,随着手机和电视的普及,明星的身价水涨船高,一张张或美丽或帅气的面庞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紧接着,在粉丝们的狂热追捧之下,"明星"这个职业开始变得越来越让人眼红——只需要将自己融入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就能获得别人几辈子都挣不到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网红"又成为了新的暴利的代名词。他们甚至都不用读过大学,不用拍戏,不用获得影视圈的认可,只需在镜头前穿着暴露的衣服摆出一些固定的造型,或者在直播中和别人聊聊天,就能获得与二三线明星同等的收入,更有甚者收入已经超过了一线明星。

而反观其他行业,最苦最累的建筑工人,每天辛辛苦苦从早到晚,一个月下来不过几千块;超市售货员每天站六七个小时,从早到晚不停推销,一个月也不过几千块的收入。许多职业都是如此,真应了那句:拿最少的工资,干最辛苦的活。

如果说他们还是多多少少吃了文化的亏,那研究员们又是怎么回事呢?每位搞研究的人至少都是硕博毕业,寒窗苦读何止十年,已经接近二十年了,最后还是只能沦落到连家庭都无法维持生计,只能另寻出路的地步。

反而是对社会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贡献的明星和网红占据了收入的大头,令其他行业的人难以望其项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此以往,每个孩子一出生,他的父母都会先琢磨着怎么才能让他成为明星或者网红,而不会考虑如何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吧。

这样一来,人们不禁要反思:如果人人都对娱乐行业趋之若鹜,那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秩序又当如何?大众是否会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迷失自我,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停滞不前?

科研现状

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已经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 使人不得不深究一下现在科研的现状。一位课题组组长,首席科学家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年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申请项目,资金和处理各种杂事上,真正用在科研上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

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令人尴尬的反差。

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1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但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却寥若晨星;2007年我国发表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总数已占世界第二位,但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屈指可数,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多年空缺;2008年全社会R&D(研究开发投入)总量就达到4570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40多倍,但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现象都在向大众呈现一个事实:中国的科研在"数量"上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质量"上仍然是不过关的,并且,科研的创新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地提升。

对种种现象的总结和研究,使得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聚焦到一点:科技体制。

他们认为,虽然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至今仍有一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困扰着科技人员。

而说到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科研人员的待遇问题。首先用收入保证了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才能让他们专心投入科研任务之中。并且,相关部门也需要改善一下用人策略,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演员和研究人员是两个并没有多大交集的职业,不可否认,电影电视剧都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的,我们需要这些娱乐作品,无论是用来放松身心还是用来了解社会风向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在付出相同努力的情况下,当演员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长此以往,与之伴随而来的就不仅仅是人们羡慕嫉妒与否,而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了。届时,人们将对脚踏实地的努力不屑一顾,而对虚幻的一夜成名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