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多的政策宽松后,南京楼市的行情仍然不见好转,很多人都想知道原因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三道红线”对房企的影响,也知道房贷资金收紧造成的影响,当然也明白什么学区房新政、二手房指导价、房地产税等等带来的负面情绪累积,但本质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

诚然,这些因素都对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南京楼市短期内行情难以恢复的真实原因,是:买房,已经没有了赚钱的吸引力。

这对绝大部分南京买房人来说,这是事实。

Part1、买房人观望情绪越来越严重

南京二手房不限购的政策一日游后,市面上的观望情绪越来越严重。

因为很多买房人都认为政策的底部,还完全没有到来。事实上,前面出台的类似部分区域放开限购、贷款政策优惠、二孩及以上家庭新增购房资格等等,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大杀器”,南京的政策吸引力目前完全撬动不了购买欲望。

因此,上周的数据比较难看。

南京一共有18家楼盘领证,除去河西南嘉璟峰数据未出,剩下17家楼盘,只有2家楼盘需要摇号,其余楼盘全部流摇。

要知道的是,这里面的很多楼盘来自于河西、大校场、雨核、软件谷等热门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很多地产从业人员不断在朋友圈刷售楼处的热闹,但明显这一波售楼处的来访来电量的含金量并不高,只有面子,没有里子,这是没有效率和质量的表现。

Part2、没钱也是没有欲望的原因

这两天听说很多的互联网企业被相关地方政府约谈了,目的只有一个:不建议继续裁员。

像深圳、杭州、上海等城市,疫情的影响加上上一波对互联网企业的打压,导致大批的裁员,引来的结果就是很多房子出现了断供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止住这样的势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就难以避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被裁员的不少都是35岁以上的老员工,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要还!原本年薪可观,却人到中年面临“二次毕业”。

这两年,新冠疫情反复,难的又何止互联网行业。 旅游、酒店、餐饮、服装、教育培训等等 , 在疫情管控期不得 不面临 关店、停业 ,而租金、 员工工资却还要正常支付。

不过,在数据统计里面,没给人还是有钱的。根据2 021年最新的存款数据,再结合最新的七普人口数据,那么中国人均存款十强城市也已经出炉,依次为北京(91.2万)、上海(70.7万)、深圳(64.1万)、杭州(51.1万)、南京(48.0万)、广州(40.2万)、苏州(32.7万)、太原(29.2万)、宁波(29.0万)、无锡(28.6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是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央行2月份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出现了有统计数据以来历史性的负增长!

3月份环比数据虽有回升,但疫情反复之下,购房者信心严重不足,3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了2504亿。

买房人躺平了。

Part3、最大症结是买房不赚钱了

当然了,回归到买房这件事上,没有了赚钱的吸引力,房子就失去了一大批追随者。

南京现在还有多少房子具备赚钱的能力?我想大家去自己算算账就能够清楚,覆盖全部成本,包括购买的中介费,按揭费,评估费,税费,首付,利息……

买房的投入是首付款的投入,以及本金利息的逐月投入,利息部分是房贷部分的利息,局部的资金成本。当然,支付的首付款和月供部分的本金沉淀在房子里面所造成的的资金成本另算。

因此,房住不炒等于说房子已经基本上没有了赚钱的能力。也的确不怎么赚钱了,过了那个时代。

过去房子涨了20多年,主要是受到了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南京增加了不少新南京人,未来城镇化进程已经接近尾声,未来购房需求会大幅回落。

现在南京各行各业都不太景气,很多企业效益都不好,有的甚至还要裁员增效。大家的收益增长都在放缓,购房的意愿在逐步下降。与此同时,南京目前也有不少所谓老板由于资金周转不灵,就把名下的房产抛售出去续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供大于求的情况会比较严重,还怎么靠房子赚钱?依靠房产暴富的日子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闭眼买还能房价翻番的幻想就不要有了。

自住要考虑的生活配套、上班通勤距离才是第一要义。以赚钱为目的买房很难实现,或者说你抢不过那些有实力的人。

现金为王已是疫情后我们的共识。买房,不仅仅是首付凑够就行,还要确认你自己的收入能够完全覆盖房贷。不然遇到以上行业的裁员、降薪,断供大军说不定就有你的身影了。

首先是没钱,其次是买房也不能赚钱,除了自己住还有换房,还买个什么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