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巨大的养老需求,部分不法分子的眼光被吸引到老年群体上,他们打着“服务老人”“关爱老人”的旗号行招摇撞骗之实,精准抓住老年人心理,编织圈套诱人上钩。本期案例以刘某达等老人身陷代办“养老保险”骗局陷阱为例,警示老年朋友看好“钱袋子”、守好“养老钱”。

基本案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至2014年期间,时任龙川县某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人员的被告人刘某虚构自己可办理一次性养老保险缴费业务的事实,通过他人介绍骗取了刘某达、刘某德、刘某贤等多名老年被害人46000元至55000元金额不等的钱财。被告人刘某将骗得的钱财用于赌博和日常开销。为了打消被害人的疑虑,刘某收钱后便拿着被害人提供的身份证、户口本的复印件到银行给被害人开户,并每个月往这些账户存入500元至900元不等的金额共27080元。最终事情败露后被告人刘某于2014年3月逃往外地。而后,被告人刘某于2020年7月24日到龙川县公安局自首。

被告人刘某共诈骗8次,诈骗数额共411920元。裁判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认为,上诉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刑罚处罚。上诉人刘某自动投案,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自首,依法从轻处罚。上诉人刘某二审期间退回被害人的部分诈骗款项,并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另外,在诈骗数额上,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应以案发时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应予扣除案发前已经返还被害人的27080元,即上诉人刘某的诈骗数额为411920元。遂判决上诉人刘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0元,责令上诉人刘某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390920元。

法官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预防诈骗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养老需求的不断升级,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辨识能力不强、闲余时间充足、身上有余钱等特点,假借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等名义精心设计养老骗局。本案被告人刘某即是以虚构代办“养老保险”为由,骗取被害人的钱款,为了打消被害人的疑虑,被告人刘某收钱后还拿着被害人提供的身份证、户口本的复印件到银行给被害人开户,并每个月往这些账户存入500元至900元不等的金额,手段狡猾,伪装性强。养老诈骗犯罪案件性质恶劣,危害极大,不仅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因老年人辨识能力较弱,如若发现家里老年人被骗,应立刻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立即报警,让诈骗分子无所遁形,受到法律严惩,使社会形成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良好氛围。

老年人诈骗六大套路和反诈妙招

一、保健品骗局: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反诈妙招:面对保健品诈骗时,要相信科学,身体不舒服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不要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伪劣的保健品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贻误治疗良机。

二、“缴纳养老金”骗局:诈骗分子假借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元不等的金额,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反诈妙招:许多案例中,老年人不了解相关政策,骗子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而得逞。因此老年人要多关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和社会新闻,子女也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如发生诈骗要及时报警。

三、中奖骗局: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或者互联网软件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受害人一旦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就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汇钱,实施诈骗。

反诈妙招: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老年人要注意增强防骗意识,收到类似中奖信息时千万不要贪图意外之财,以免上当受骗。

四、冒充公检法骗局:诈骗分子通常会伪造相关证件和文件,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的薄弱法律意识和恐慌心理,以及对子女的关心,声称要执行逮捕,需缴纳保障金等手段,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反诈妙招: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不要轻易相信,一旦陌生人在电话中提出汇款、转账、垫资等要求,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轻易汇款,如果无法辨别,可就近咨询公安机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五、以房养老骗局:诈骗分子将目标瞄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忽悠老人抵押房产贷款,将贷款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前期老人还能获得收益,而后骗子卷钱跑路,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

反诈妙招:老年人如果想涉足理财项目,就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去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警惕“高息0风险”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并积极与子女沟通,重视听取他们的意见。

六、“温情”骗局:诈骗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在老年人面前装儿子、装孙子,“关心”、“照顾”老年人,通过“陪伴”赢取信任,实施犯罪行为,诈骗财物。

反诈妙招:老年人要树立防范意识,遇事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轻信别人的话。更为重要的是,子女要多关心老人,不要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让老年人精神世界充实起来,不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去。

来源 | 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

编辑 | 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