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了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被称为“中国故事第一讲解人”,在各种场合讲中外听得懂、听得清、有共鸣、有实效的好故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一系列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海内外发行量不断刷新纪录,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思想之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2021年9月,首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论坛、“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和“丝路学堂”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等亮相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使服贸会充满浓厚的国际人文交流氛围。

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还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在全媒体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人都拥有向世界讲述自己故事的机会,也涌现了一批成功“出海”的优秀人才。我们采访了用说唱音乐直面西方反华势力、曾获“最具国际影响歌曲奖”的天府事变说唱组合,与火遍全球的《舌尖上的中国》执行总导演探讨了中国美食在征服世人味蕾的同时,如何展现中国人的生存智慧,还同现象级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作者林超、向海外展示中国木工技艺的阿木爷爷等人畅谈体会。他们有的在潜移默化中向世界诠释中国文化,有的弹剑而歌直面国际舆论斗争。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中国人的形象,无数个“他们”汇集起来,就是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责编:张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