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易生活

从买断制到订阅制,无疑是本世纪软件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商业模式的一大变革。订阅模式为开发者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维持收入的期望也赋予了开发者持续更新维护应用的动力,而持续迭代也使得应用的功能持续更新、BUG 能够更快被修复,并不短提升用户体验。

然而,有无良开发者既希望获得订阅制模式下细水长流的收入,又希望用户能够像买断制模式中那般忠诚,为此就搞出了一系列的 " 套路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显示,63 岁的武汉市民陈先生反映,自 2020 年 11 月 29 日以来,他的支付宝账户几乎每周都会被扣款 35 元,截至今年 4 月已累计被扣款 2500 多元,据这位用户所说," 通过免密支付功能自动扣款。支付宝余额被扣光后,苹果公司便开始在我的退休金银行卡中扣钱 "。而这一切,则是因为他在一年半前下载了一款名为 Smart Cleaner 的智能清理软件。

根据陈先生的说法,在 2020 年 11 月时,由于有清理旧照片和通讯录的需求,手机推荐他下载一款名为 Smart Cleaner 的智能清理软件,他在采访中透露," 当时可能误点了这款 APP,但我并没有使用,后来立即删除了 "。然后,Smart Cleaner 在后续的一年半时间里,总计收取了陈先生 2500 元的费用。当然,这件事最终的结果,是以苹果公司帮助陈先生进行退款处理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此事看起来是妥善解决了,但所暴露出的 iOS 应用被删除后居然还能继续扣款的事实,着实让不少用户感到心惊胆战。

但这是苹果的问题吗?自 2016 年开始,苹果就力推 App Store 中的应用从付费买断转向订阅收费,为此其甚至调整了 " 苹果税 " 的分成规则。如果开发者将应用的收费模式改为 " 订阅制 ",那么在用户订阅的前 12 个月内,苹果仍会抽取该应用收入的 30%,但一年后如果用户继续订阅,那么抽成就将降低到 15%。

毫无疑问,从平台的角度出发,订阅制提升了用户的付费意愿。这是因为订阅制降低了应用的付费门槛,原本需要花费一大笔钱来买断产品,现在仅需每月花上一笔小钱就能使用,而且还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停止订阅来止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订阅制显然是一个平台、开发者、消费者三赢的模式,每一方都在其中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是这种三方共赢的模型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被打破。首先,就是在 2018 年 App Store 上线了 " 免费试用 " 功能,苹果当初推出的这个功能本来是旨在解决用户面对购买的应用与预期不符、或应用本身就存在虚假宣传,进而导致消费者退款的情况。" 免费试用 " 降低了用户的试错成本,同时也让不少原先质量过硬但宣传不力的应用,有了更多被用户发现的可能。

但可惜的是,苹果这招试图进一步激发 App Store 活力的举措,却被无良开发者恶意扭曲了。根据苹果当时的规则,开发者可以给应用设置相应的免费试用期,比如说在这款原本需要花费 258 元一次性买断的 Smart Cleaner,开发者就故意设计了免费试用 3 天、然后以每周 38 元自动订阅的选项,并将前者设置为默认项,同时搭配上 "3 天免费试用,每周 38 元,可自动续订 ",以及 " 开始免费试用和订阅计划 " 这种含糊不清的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人的天性所致,面对这种指向不明的文字,用户往往会下意识地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例如面对 Smart Cleaner 的订阅选项,陈先生与许多用户会认为自己选择的是 " 为期 3 天的免费试用订阅 ",但开发者的意思却是这种订阅模式是 " 先试用 3 天,随后以 39 元 / 周的价格订阅 "。实际上,这种先免费再付费的订阅模式可以被理解为,以 39 元 / 周的价格开始连续订阅,只不过是有 3 天是免费送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 Smart Cleaner 会告诉消费者,扣款行为会发生在 3 天之后。归根结底,App Store 的 " 免费试用 " 其实不是免费,而是应该理解为 "0 元购 ",因订阅内容在 App Store 中也被视为 IAP 内购行为,同样是需要用户进行付费授权的。也就是说,在你点击免费试用的同时,其实就向苹果方面发出了订阅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苹果对于打着免费使用旗号欺骗消费者的开发者,有着非常严厉的制裁措施。在《App Store 审核指南》中就明确规定," 试图诓骗用户的应用会从 App Store 中被移除。这包括试图通过虚假信息诱骗用户购买订阅或涉及‘诱购’和欺诈行为的应用,您也可能会从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中除名 "。

奈何开发者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将免费试用与付费订阅捆绑了起来,并且明知道会有一些用户经常会忘记取消订阅,所以在产品设置上采取了有利于自己的方案,从而赚取用户的 " 记忆税 "。

总的来说,到此为止使用文字游戏唬骗消费者的开发者尽管居心不良,但还是在苹果划定的框架内行事。

但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应用删除后订阅服务还在继续呢?其实原因在于,苹果的订阅是与 Apple ID 捆绑、而不是和 iPhone 绑定,删除应用从设计逻辑上来讲就不可能将其与订阅行为联系在一起。更何况,APP 本地客户端存储的数据是肯定不包括用户订阅这种敏感信息的,即便是删除也有没用,要不然 iOS 的 IPA 应用包被解包的话,用户不就可以随意改变订阅服务的状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苹果在这一事件中无辜的最关键原因,其实是在 iOS 13 上,其响应了大量以为删除应用就可以结束订阅关系的消费者的请求,推出了删除有订阅服务的应用时会弹出提醒的功能。没错,如果你免费试用了 Smart Cleaner,并且在免费试用期删除这款 APP,系统就会提示你该应用还有未取消的订阅,并提供 " 保持订阅 " 和 " 管理订阅 " 两个选项,前者是保持现状、后者则是引导你去取消订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苹果方面在 2021 年 6 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所有的 iPhone 机型中,iOS14 的升级率为 85% 、有 8% 设备运行 iOS13,只有 7% 的 iPhone 运行更早期版本的 iOS。这就意味着,除非陈先生是这 7% 中的一员,否则在删除 Smart Cleaner 时是会看到自己其实是订阅了相关服务的。而在这里,系统会很清晰地提示用户该应用存在订阅行为,且标明了取消订阅的最后期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的最后,我们来解释一下苹果为什么不能实现删除应用即视为用户主动停止订阅。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无法排除误操作的因素。要知道在 iOS 上删除应用非常简单,但是订阅服务却牵扯用户、开发者和苹果三方,以及相关的费用结算,实现这一功能的成本是相当巨大的。再者,苹果方面也不可能去了解用户设备中 APP 安装和使用情况,因为这涉及到了用户隐私。

所以总的来说,要想避免被免费试用 + 自动订阅的 " 套路 " 坑,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别被 " 免费 " 二字迷住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