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穷苦,自幼学戏,曾被誉为“七岁红”。

她创立“帅旦”行当,凭借“两花一挂”,享誉全国。梅兰芳赠予她一顶凤冠并收其为徒,著名戏剧家吴祖光撰文夸奖她,老舍先生写诗称赞她。

她热爱家乡,自称“曹县的老闺女”,曾经赠送家乡人民书画作品,上书“牡丹植沃土,悠悠故乡情”。

她就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的马金凤先生。5月29日7时15分,马金凤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随后,记者采访了相关的人和事,深切缅怀这位从菏泽大地走出去的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

(该图片来源于河南广播电视台梨园频道)

辕门外再无“穆桂英”

“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提起马金凤,菏泽人脑海中就会响起豫剧《穆桂英挂帅》里的经典唱段,她塑造的“穆桂英”戏剧舞台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化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如今,随着马金凤先生的离去,豫剧“马派”经典唱段已成为绝响。

“惊悉马金凤先生去世的消息,我们昨天给她儿子打去电话,表达了家乡人民的深切缅怀之情。”5月30日上午,曹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孔繁星告诉记者。

马金凤的儿子马建新透露,近年来马金凤一直跟着他在青岛生活,最近几天食欲不振。5月28日下午,马建新带母亲去医院进行检查,结果到了医院,医生说需要抢救。“妈妈没有任何痛苦,很安详地离开了。”马建新说,5月29日7时15分,马金凤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据了解,2005年之前,马金凤的演出特别多,一年里大半的时间在全国各地演出,她常说“为观众唱戏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马建新透露,不外出演出的时候,马金凤每天会积极练功,她最后一次参加商业演出是在2007年。近年来,马金凤还会参加一些专业性的戏曲活动,最后一次登台是在2012年。

5月30日18时许,孔繁星告诉记者,他从青岛有关方面获悉,马金凤遗体告别仪式将于6月4日举行。

被卖三次的苦难童年

5月30日下午,在曹县磐石街道中心小学附近,一株国槐迎风而立。100年前,马金凤就出生在附近,1983年她回曹县省亲,在这棵老槐树下与父老乡亲合影留念。她说,自己小时候经常爬此树玩。

如今国槐仍在,但斯人已矣。据了解,马金凤祖籍曹县古营集镇力本屯村崔庄,1922年出生于曹县东关。马金凤去世后,全国多家媒体都有报道,涉及她的出身、从艺经历等,但大同而小异。为确保准确性,记者再次翻阅了央视《艺术人生》多年前对她的专访。那一年马金凤从艺81年,身体康健、思路清晰,所传递的信息可信度较高。

马金凤的一生就是一部梨园传奇,她6岁初学河北梆子,7岁跟着父亲登台演出《三义记》《刘二姐赶会》等剧目,被戏迷誉为“七岁红”。在马金凤的讲述中,她原名崔金妮。“我来自山东曹县,家里很穷,要饭出身,穷人家想起一个吉利的名字,所以取名金妮。”马金凤回忆,“我父亲唱河北梆子,我六岁跟随父亲学河北梆子。”

那么,崔金妮是怎么变成马金凤的呢?“由于家庭困难,我三岁的时候,母亲头插草标,在大街上跪了三天三夜,遇见一个马姓跑江湖的。他几个穷朋友凑了二十块钱,让我母亲去当保姆。”马金凤回忆,“那时候,我的奶奶有病,请不起医生,我的父亲就以35块钱的价格在开封把我卖掉了。后来,这家人又以80块钱的价格将我转卖给一家姓孔的。这个姓孔的是一家戏园的经理。后来,这个姓孔的又把我以130块钱的价格转卖给其他人。我的母亲获悉我的遭遇后,要把我赎回去,在此情况下,这位马姓好人又凑钱把我赎了回来。为了报答马姓好人的恩情,我改姓马。”就这样,崔金妮改名马金凤。

马金凤曾在老槐树下和父老乡亲合影

在那张拍摄于1983年的照片上,马金凤和家乡的父老乡亲或坐或站,背后就是那棵老槐树。槐树历经沧桑,犹如马金凤的人生之路,但至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梅兰芳指点《穆桂英挂帅

在豫剧《穆桂英挂帅》中,马金凤扮演的穆桂英英姿勃发,唱腔清脆明亮,把一个忠君爱国、抵御外敌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鲜为人知的是,这台充满民族血性和英雄豪气的《穆桂英挂帅》原名《老征东》。1936年,14岁的马金凤便开始在舞台上演出《老征东》。“1937年,日本鬼子发动了侵华战争,我下决心不给他们唱戏。”马金凤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我说眼下咱穷人受灾,国家遭难,就是因为我们国家不强大,现在多么需要千百个穆桂英啊!”

自此,《穆桂英挂帅》成为马金凤的代表剧目,她塑造的穆桂英形象直抵观众心灵深处。《穆桂英挂帅》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

1953年,马金凤带着刚刚成立的洛阳市豫剧团到上海演出。这一天剧场里来了一个人,他从头到尾看了整出戏,这个人正是梅兰芳。据马金凤回忆,梅兰芳当时并不是有意去看戏,而是在街上看到了《穆桂英挂帅》的宣传海报,他年轻的时候曾在《穆柯寨》《破洪州》里扮演过青年穆桂英。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到后台去见马金凤,他对马金凤说,“我演了一辈子小穆桂英,不知道豫剧还有老穆桂英。”

豫剧中,马金凤扮演的老年穆桂英,梅兰芳还是第一次见到,非常喜欢。第二天,梅兰芳把马金凤请到自己家里。

马金凤与恩师梅兰芳

1954年,马金凤在南京再次见到梅兰芳,她看了梅先生一个星期的戏,在化妆、服装等方面学到很多东西。梅兰芳化妆的时候,从不轻易地让别人看,对马金凤却是破例。“梅先生夫人说他对你最喜爱了,他化妆向来不让人看,只让你看。”马金凤回忆。

1957年,梅兰芳先生带团到洛阳演出。梅兰芳再次观看了马金凤演出的《穆桂英挂帅》,并征求马金凤的意见,准备把豫剧《穆桂英挂帅》移植到京剧中。过了几天,梅兰芳把自己戴过的一顶凤冠送给了马金凤,并收下马金凤这个学生。

马金凤表演的穆桂英融青衣、武旦、刀马旦为一炉,开创了“帅旦”行当。洛阳市豫剧团1956年首次进京演出时,马金凤演出的《穆桂英挂帅》轰动首都剧坛,郭沫若、田汉、夏衍等到场观看,著名戏剧家吴祖光撰文称赞她是一朵“洛阳牡丹”。老舍先生也曾在欣赏完豫剧《花打朝》后评价马金凤“大众喜开颜,洛阳金凤来”。

戏比天大

老闺女走娘家

5月30日下午,曹县马金凤大戏楼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巍峨壮观。转眼间,距离马金凤来此参加曹县第一届物资文化交流会已经过去将近10年。

“我是马金凤,是咱曹县的老闺女,在外面漂泊了一辈子,今天回老家探亲来了,老闺女走娘家来了。”2012年11月18日,曹县第一届物资文化交流会在刚刚落成的马金凤大戏楼举行,马金凤受邀参加,她登上舞台,向家乡父老乡亲鞠躬致意,并深情讲话。

马金凤大戏楼

当时,记者曾经到现场采访,10年过去,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我非常高兴,这是家乡人对我最大的鼓励,鼓励我把艺术搞好,把学生教好。咱老家有不少人喜欢豫剧,我能教唱的,一定把他们都教好,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我应该做的。谢谢家乡亲人对我的关怀和鼓励。”活动现场,有人问起她对马金凤大戏楼以她的名字命名有什么感受时,马金凤激动地说。

在那场活动中,马金凤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赠送了一幅书画作品。马金凤的儿子马建新介绍,“这幅作品是姐姐今年十月份受母亲的委托,专门为家乡人民创作的,‘牡丹植沃土,悠悠故乡情’,表达的是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浓浓思念之情。为了圆母亲的思乡情结,这次全家人一同回到曹县,共同目睹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这不是马金凤第一次以“老闺女”的身份回娘家。1990年春节前夕,她回到曹县,并登台演唱《穆桂英挂帅》。2007年春再次来到家乡曹县。

“曹南金凤凰,神州牡丹红”,这是家乡人民对马金凤的赞誉。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封面图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梨园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