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土问题历来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和红线,我国在清朝末期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全国大部分国土几乎都成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而那时被割占和侵略的土地更是比比皆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大多数邻国都确定了边界,但是也有一些有野心的国家却依然以各种理由侵占着我们的国土。近些年来,韩国也开始加入这个胡搅蛮缠的行列,对我国东北部分领土开始说三道四。从上世纪70年代起,韩国就对一个历史上莫须有的“间岛”问题喋喋不休,厚颜无耻地强行向中国索要本不属于他们的领土,待到我们坚决予以驳斥后,索取不成的韩国人恼羞成怒,竟公然在报纸上公然辱骂我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韩民族主义者的领土野望近年来,韩国媒体和学术界频频提起并向中国索要的“间岛”,是指当前我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的一部分,具体位置在中朝界河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区域。当然,韩国人为彰显独特,而将两条江分别称为豆满江和土门江。本来这里一直是清朝满族的龙兴之地,为保护祖地,清政府决定封禁疆土,而一些缺少土地且贫困的朝鲜人却逐渐越过边界来到这里进行开垦。19世纪末,朝鲜人越来越多,当时的朝鲜国主开始有了鸠占鹊巢的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侵占了朝鲜半岛的日本人推波助澜,他们的野心更大,意图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而制造所谓的“间岛”问题只不过是想要多一个借口和理由罢了。清政府虽然软弱可欺,但是却在这个问题上咬住没有松口。当前朝鲜半岛上以三八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国家,在南边的韩国与我国东北根本不搭界。但是韩国人在战后大肆进行“大韩民族第一”教育,致使他们的高丽民族情结近年来高涨。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韩国经济发展,也就是汉江神话的出现,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膨胀的韩国人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他们兴起了所谓的“恢复国史”运动,宣扬“大韩民族史观”。间岛问题自然而然成为了其中的核心内容,韩国民间对这个问题更是“暗潮涌动”。1978年元旦,韩国学者徐桢哲在《韩国日报》刊载《新年展示韩国旧貌》一文,要求收回日本人卖给中国人的韩国领土间岛,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韩国人开始纷纷跟进叫嚣。1991年,韩国历史学家赵活在《朝鲜日报》上发表《间岛是我国的领土,应努力收复》的文章,重申所谓“领土”要求。在韩国民族史观的助推下,这股思潮逐步向政界蔓延。2004年,韩国59名议员向国会提交了《间岛协约》无效决议案,要求韩国政府正式向中国索要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国人甚至炮制出一个“间岛之日”,每年的9月4日这一天,一些激进的媒体和市民团体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号召韩国民众牢记间岛是大韩民国“领土”,他们还不断地要求韩国政府发表“收复间岛宣言”。而更恶劣的是,在2007年的长春亚冬会上,韩国运动员居然打出“白头山(即长白山)是我们的领土”的挑衅性标语。对于韩国的无耻行径,我国当然要进行反击。我国学术界启动了中国边疆史研究的“东北工程”,从历史资料等实证方面进行“学术戍边”,以强有力的史料和证据有力地驳斥了韩国人的荒谬说法,这使得韩国人大为不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奉“大韩民族第一”的韩国人绝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是拼命寻找所谓的有利于韩国人的证据,一直咬住这个问题不放,时不时地出些幺蛾子。他们甚至为此都想要暂时放弃与朝鲜的对立,建议朝韩两国携手在所谓间岛问题上向中国提出异议。2017年,针对萨德入韩事件,中国人民产生了“厌韩”情绪,纷纷拒买韩货,韩国那些保守的民众对于中国人从“哈韩”转向“厌韩”感到极不适应,于是就又拿间岛开刀。更有甚者,堂堂的韩国三大报之一《朝鲜日报》竟然刊登出一则谩骂性的辱华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居然使用极端恶毒的语言,叫嚣着“间岛是韩国领土”。在国际上,关于领土主权问题争端,运用媒体广告形式发声的做法并不鲜见,但用这种辱骂性言辞的却绝无仅有,这充分表明,韩国国内有一部分人的反华情绪已经是极度高涨。甚至是在2021年元旦期间,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KBS播出历史节目,继续宣称我国延边等东北地区属于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来我往说“间岛”2011年9月,《环球时报》有过一则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表示:韩国政府主张《间岛协约》无效。事实上,“间岛问题”是上世纪初日本炮制出来的。从1869年开始,遭受自然灾害的朝鲜人纷纷渡江越境到中国境内谋生。朝鲜自1897年改称“大韩帝国”后,开始对衰弱的清王朝“示强”,企图借洋人之力,压清朝“吐出间岛”。在朝鲜沦为日本“保护国”后,想要借此地进取中国东北的日本更是拿所谓的间岛问题说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清政府及相关官员据理力争下,中日两国于1909年签署《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再次明确间岛为中国领土。中朝(中韩)边界再次回到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的固有局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朝鲜战争之后。随着汉江神话的兴起,韩国民间开始“暗潮涌动”,对领土问题进行发声。韩国民间网络团体“VANK”认为,许多世界地图将朝鲜半岛标记为历史上的中国领土是错误的。后来美国前驻华大使李洁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言,表示对于唐朝消灭并吞高句丽一事应该拿出来重新评述,韩国人应该为此翻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言正中韩国人的下怀,更何况美国主子给出如此明确的暗示,这是希望他们挑事的节奏。于是心领神会的韩国学术界开始引经据典,将被唐朝和新罗联手灭掉的高句丽从历史废墟中捡起来,镀上一层金漆,认定为现代朝鲜或者古代三韩的起源。有的人甚至是更加“高瞻远瞩”,“发现”满洲大陆居然是韩民族的历史空间。经过他们的“考证”,在他们的笔下,不但高句丽历史上盘踞过的领土是韩国的固有领土,甚至清朝的发源地满洲居然成为了韩国人的故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直接否定了满族先人在东北生活的数千年历史,更是抹灭掉延边地区是满族祖先发源地的史实,对于朝鲜李朝最惧怕的满族人后金政权更是避而不谈。而且他们还利用韩流西渐的机会,编造鼓吹韩国人先辈的风采的历史剧本和神话故事,甚至将渤海国与高句丽并列为古代的朝鲜民族,韩国掀起一股光复“失地”的恶浪。不但是韩国民间喧嚣不断,官方也不断出现异动。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都是所谓恢复间岛领土主权的积极参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韩国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大肆宣传韩式基督教发展教徒,而且每年都有大量韩国人来中国东北、山东一带寻根。受到民族主义思潮影响的韩国人认为他们的祖先在中国东北,叫嚣当年的满洲是他们“祖上的家产”,更加卖力气地跟中国争夺“领土”。而萨德入韩、“间岛问题”都是《朝鲜日报》进行报导的,它甚至扬言要武力夺取中国延边地区,多次主张韩国海警用武力对付中国手无寸铁的渔民。其反华态度不是一般的嚣张,而且其在韩国的受众相当之多,对此,我们不可不思,不可不防,不可不还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前的印度在我国的藏南、日本在钓鱼岛、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南海等地都频频发声,台独势力持续叫嚣,再加上以美国为首的个别西方国家点火挑唆,我国的部分周边地区始终不得安宁。现在韩国又不断拿一个莫须有的间岛问题说事,我们要想能够确保领土安全,就必须以史为鉴,做到寸土必争。我们要密切关注韩国在所谓“间岛问题”上的进一步举措,防止韩国极右势力和民间团体依然用此事大做文章。同时也要注意朝鲜的动向,因为最先向我国提出“领土”要求的不是韩国,而是朝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刚刚帮助朝鲜获得朝鲜战争的胜利,1960年,朝鲜就得寸进尺地想要把渤海国划入该国历史,想要讹诈我国,被驳斥后却依然固执地将“领土”宣示写进中小学教科书。而看到有利可图的韩国不顾与朝鲜的意识形态敌对,跟在后面叫喊“渤海国是韩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见无论韩国还是朝鲜,在收回所谓的满洲故土的“领土扩张意识”方面的态度和意图都是惊人的一致。因此,面对这种敏感的主权问题,我们必须要掌握充足的历史证据,有理有据地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机智有效地应对韩国的恶意挑衅和不识言论,做到国界必明,寸土必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能置韩国的谎言不理,更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着眼于全面推进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以自信的态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可能地规避和减少韩国民族主义对中韩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冲击。首先,应当在中国公众当中普及东北亚的有关历史知识,大力塑造中朝韩共同的文化记忆。可以组织中韩两国的专家学者就有关问题进行共同研究,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对待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争取最大程度地达成共识,并且努力防止历史问题现实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要树立和运用法制化思维,有理有据。在2007年“长春亚冬会事件”中,我国采取冷静而客观的态度,由中国奥委会与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一起向韩国代表团提出严正警告,杜绝类似事件,否则将取消相关人员参赛资格,以此了结此事。这种行为就十分可取,既打击了韩国的嚣张气焰,又捍卫了我国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继续扩大中韩之间人员交流,不断改进和创新交流方式。当前,中韩双方互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国和最大留学生来源国,“汉风”与“韩流”交相辉映。下一步要进一步优化中韩之间人员交流的性质,突出两国民间交流的公共性,从而使更多的民众对对方国家形成理性的和深入的认识。我们要着眼大局,不断加强两国各领域、各层次的沟通和交往,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互信,弱化韩国民族主义对中韩关系的消极影响,减少韩国国内排华情绪的出现。韩国人历来崇拜强者,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着上升的态势,并妥善处理好双边关系,所谓的间岛问题在确凿的史实和强大的国力面前,将会成为一片泡影,最终会无声无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1]高峻峰,韩国社会中“间岛思潮”及其可能影响,外交学院,2015(6).[2]赵兴元,“间岛”问题的由来及演变,北华大学学报,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