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本参加了佳能的新品发布, EOS R7 和 R10 的功能小小震撼了一下。谁能想到 2022 年,入门级相机的连拍速度已经超过 20 张/秒,还支持鸟眼对焦这样的功能?想想我第一台准专业单反 EOS 40D 的连拍速度还是个位数,价格还更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新机型在功能上给我的冲击很大,但随而来的宣传语 “青春专微” ,却也让我一脸问号——这两个黑乎乎的家伙,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只再过两年就能和苏东坡一样自称“老夫”的,我接下来要忍不住淘气一下了。

老夫就要聊聊青春相机~

1

年轻 = 便宜 = 黑?

曾几何时,互联网流行一种说法,“年轻人的第一台XX”。这个“XX”可以是某款手机,也可以是某辆汽车,甚至是某个奢侈品品牌,比如“年轻人的第一款徕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似乎年轻人就是没钱,不只是没钱,也没什么追求,只要便宜就够了。某种程度上,这没错。除了少部分家境好的人外,多数人我想在二十上下的年纪,是拿不出多少钱的。

但和当年不同,现在的科技产品已经可以在同等价格内做得更多更好了。佳能这次的新机就是一个例子,五千元级别的 R10 的性能,比过去万元级别的单反还要强劲。因此,现在提到给年轻人的产品,我觉得不该只是看价格,更要看活力与表达。

然而,在色彩上,你觉得是白色年轻,还是黑色年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出自佳能的白色版 EOS 200D II

看上去反而要更青春一些

一款处处设计遵循着传统,连配色都只有全黑这一种的相机,在我看来,只是一种求稳的系列产品的感觉,实在看不出哪里有青春的灵动和“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佳能 EOS R10 功能甩 200D II 几条街

颜值嘛……???

当然我并非是针对佳能这一品牌的攻击,事实上佳能一直是我在用也喜欢用的品牌。我针对的,是在座的各位,整个相机业的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N某S和某F同学

“年轻大爷” 的第一台微单/中画幅

2

年轻是什么样的?

最近刚好在翻 DPReview 时,看到一条新闻——柯达推出了名为 “EKTAR H35” 的半格胶片相机,长这个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镜头是 22mm F9.5 固定焦距,无法对焦,快门速度只有一挡,是 1/100 秒,依靠一节 7 号电池供电。

战五渣,就是它。

我想在很多人眼中,它就是一个塑料小玩(la)具(ji)。但它的外形和理念,却让我感到很“舒适”。它“无法对焦”的简陋,换个角度思考,也是一种“不必对焦”的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它是一台半格相机,也拍摄 35mm 胶片一半大小的画面,也就是说一卷 36 张的胶片,用 EKTAR H35 可以拍摄 72 张。3-4 卷胶片就能拍个几百张了,使用胶卷的张数焦虑被降低了不少。

而你真要说它是玩具,它一半一半竖向画面,又能玩出很多有趣的拼图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众市场,这种胶片机显然不会大卖,因为它毕竟是胶片机,而胶片的时代早已过去。但这款相机的造型和极简的功能,却让我想到了“年轻”这个词。

它要的不是那种功能上的面面俱到,不是每一张照片都清晰锐利焦点准确的“万无一失”,而是随时随地的拍摄,激发创作灵感,不在乎失败的“大胆尝试”。

略带讽刺的是,假如让我找两台与 EKTAR H35 相似(甚至更好)的两台相机,或者说是让我觉得更符合我对“年轻”认知的相机,恰好也是来自佳能,曾经的佳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LACIER/ SUMMER

冰川/夏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UNSHINE/ARANCIA

阳光/橙

(以上两张图片来自佳能相机博物馆)

这是两台 2002 年的 APS 规格胶片相机(是的,如今的APS-C画幅是来自胶片时代的,并非数码时代的新东西),与今天的佳能相机相比,它们简直是来自于外星的产物。

但它们的色彩和设计,着实让我觉得,这就是“青春”。它们同样没有过于复杂高级的功能,有的只是你一看就想去触摸它,然后带着它出门拍摄的冲动。

如今,你会在一台黑色相机上感受到这种冲动吗?

3

“专业”人士

写到这里,微博上的一个朋友评论跳入脑海,“专业人士不在意外观”。

巧了,前不久,我请隋晓龙老师的朋友帮我把我的徕卡相机换了一个贴皮,纯黑的 Monochrom 变成了很少见的黑红交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 10 年的职业编辑、一个相机照片可以做杂志封面、手机照片能作为厂商发布会样张、手机作品可以获多次 IPPA 奖项、出过自己的摄影书和课程的人,我应该算是“专业”了吧?

这样 “专业” 的我,是真的很在意外观。

比如我送夫人的相机,是富士的 X-T4,就不仅是因为功能强,更因为它有设计感。现在给 X-T4 搭配的镜头,则是唯卓仕的红色版 23/33/56mm F1.4 三件套。同样,不仅是因为性能,也是因为色彩和外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日的生活已充满艰辛,眼前所见、手中所握的事物若没有一些色彩,没有一些设计感,那生活的重压该向何处排遣?

说到这里,我认识的许多专业摄影师也都会有一台或不止一台徕卡相机(多数是 M 系列,也有不少 Q/SL 系列)。原因很简单,徕卡是“特立独行”的代名词,也是“摄影和设计精神”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徕卡是一种现象

以后有机会细聊~

所以你如果跟我说“专业人士不在意外观”,我会说,“放屁,那是干活儿时不在意;生活中,摄影师比谁都在意外观”。

4

怎样才青春?

如果仅仅是抱怨,那我是会瞧不起自己的。

所以在吐槽了 R7/R10,特别是 R7 机背那个二合一拨轮之后,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能不能既考虑二合一拨轮的功能实用性,又让一台相机拥有优雅的外观,接近我心中的青春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满足于仅仅是吐槽

于是我拿起了画笔,又一次打开 ProCreate ,新建画布,从描摹 R7 开始,给这台从功能出发的相机做修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OS R7 机背描图

描图可以让机型的线条复杂程度得到更突出的展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步简化的结果,还保留了 EV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舍弃了占地方又不好看的内置EVF

但右上角部分与后来设想的有所不同

我不想牺牲操控,因为我认为“年轻≠便宜”,同样的,“年轻≠简陋”。因此你能看到我保留了为提升操控而设计的二合一拨轮,降低了它的高度,使之能与机身线条更好的融合,不过于突兀。保留了尽可能多的按钮和旋转屏,以方便取景操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版中打磨圆润的四角

能在一条轴线上的按键,也尽量对在一起。

我特意 “磨” 圆了相机的四角和边框,而不是现在 EOS M 系列或徕卡、富士、松下机型那样棱角分明的。因为在我的理解里,棱角是一种“冷峻”和“威严”,而 “圆润” 则看上去更加“年轻”和“亲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还去掉了手柄,让人机身更薄、更小巧,也让顶部没有梯级,整体感更强(视觉上与徕卡、富士区别开,更为简洁现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开始保留手柄的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决定去掉手柄,并将操控盘和按钮的轴心统一在一条直线上。

我还保留了热靴,可以外接取景器——类旁轴式的电子取景器我觉得是很好的,无论对强光还是连拍取景来说都是如此。

下面是最终的样子,还尝试做了彩色蒙皮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完之后,我发现其实这有点像佳能的 EOS M200 ,只不过整体尺寸要更大(因为RF卡口比EF-M大很多),而机背按键和拨轮也更为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的 EOS M200,其正面设计真的很可。

只不过它定位入门,按键少,操控不如高端型号。

在画相机的过程中,我脑海中还好几次浮现出 EOS M6 和松下 GX 系列的造型。但其实,我真正念念不忘和参考的,还是更加简单的佳能 Demi 半格胶片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佳能 Demi ee17

这台已经淹没在相机历史长河之中的机型,外观的可爱和优雅,是令我一直回味的。

而如果让我设计一款相机,或是对现有机型做改造,我也会像 Demi 那样,让相机更圆润而简洁。并且,不只是外观,整体也要满足 “外形年轻、操控便捷、功能丰富” 的要求的。

我觉得这样的相机,才配得上一生一次的 “青春” 二字。

5

无答案、无目的

到这里,实际上你会发现,我并不想简单的告诉你哪些相机不好看,也不想说服你我的设计是更好更对的。佳能不是,柯达不是,徕卡或富士等等也都不是。

我更想做到的,是引发更多人的思考,不仅是对现在流行的“黑色相机”的思考,也是对“青春”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佳能EOS R7描图

右:我设想中的相机

姑且算是 “一台相机引发的思考” 吧。

正因为青春无目的,才可能有更出乎意料的结果。青春可是最怕被限定,被套路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李白兔子

是这个订阅号的创始人

是编辑、摄影师、自媒体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我是 IPPA 2015、2017、2018、2021 获奖人

我是《摄影之友》2019榜中榜年度影像人物

Title 还有很多,意思一下就好……

我有一门课

叫作

「 超凡手机摄影课 」

讲课始于 2015 年,如今重装上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一本书

它很厚,也很贵,更实用

叫作《手机摄影笔记》

目前销量已超 10000 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这里

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