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家人正在饭桌上吃饭的时候,母亲因为当年从浙江户口转到上海的时候出了点问题,导致现在社保没满15年拿不到退休金,还得补上三年的事情唠叨了起来。

其实当年要是户口落到村委,不是居委会的话,的确这件事也就不会发生了。然而我父亲非但没有安慰我妈,并给她做思想工作。反而冷嘲热讽地说了一句话,让我妈哭了老半天,我听着都不乐意了。

他说:“那你们回浙江去啊!”

生活中很多的男人都会在这种木已成舟的事情上,不负责的去耍无赖。其实他们不知道这话多么伤人,我作为子女都看不下去了。

我内心第一感觉就是,上海户口很了不起吗?也就你们上海人稀罕而已,如果可以谁想户口到上海啊。甚至我曾经跟我的朋友们都说过,此生哪怕遇到再好的上海姑娘,我应该也不会选择娶上海姑娘为妻。

当然不是我对上海这个城市有偏见,其实我还是挺爱上海这座城市的。上海人也有很可爱的地方,只是我觉得我这种山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配不上这些上海家庭而已。可以交流,但做不到生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我家比较特殊,父母都有过一段婚姻(有机会的话,下次细说)。所以每次吵架我母亲总会拿前任进行对比,而我父亲每次都好像自己是那个受害者似的,让她回去找前任过日子。

最过分的事情是去年母亲在我外婆的墓地那边为自己买了个双人墓,按照她的观点就是年纪大了,什么突发情况说不准。万一哪天走了,以上海的物价,估计墓地也是一笔开销。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我的压力,而且以后能不能土葬都还难说,她还是比较传统的人。

而我爸爸却觉得墓地在浙江太远,子女扫墓不方便。我就说随你们高兴,我总要去那边扫墓的,毕竟我外婆在那边。而我姐就觉得到时候就当一年一次的旅行也不错。于是他就觉得我们小辈不懂他的想法,还让我妈跟前夫葬一起去,他反正不去那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这也就是上一代人,单纯,哭完伤心几天也就过去了。或者说我妈真的是爱着我父亲吧,才能容忍这种侮辱。如果是当今社会,不好意思,再见。

大家可以理解为自己只是对生活简单唠叨几句,然而你们的老公却让你们滚回娘家去。这种被人从人格深处侮辱的感觉,你们能体会到吗?

其实我觉得我妈能够容忍我爸的侮辱,一方面是为了我;一方面觉得自己老了,也不想折腾了;最主要的是外婆已经过世了,她已经没了娘家。

我记得外婆走的时候,我妈哭得很伤心。她对我说,这辈子她已经是个没妈的孩子了。以前外婆还在,她还能任性的回娘家散散心。现在外婆走了,她总不能影响舅舅的正常生活,以后就没有娘家了。

听了我妈这句话之后我很心疼,以前我总觉得我妈唠叨。而且我现在却觉得她可怜,因为随着外婆的离世,她真的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还记得今年母亲节,我特地给我妈写了一篇文章叫《妈妈你别哭》。并发在了公众号上,其中有这么几句话。

  • 妈妈,
  • 你在这个家里受委屈了吧?
    我知道你肯定挺委屈的。
    毕竟在这个家里,
    我是唯一跟你有血缘关系的人。
    而对其他人来说,
    你也不过是个外人。
    说真的,
    你别不爱听,
    你真的只是个外人。
    是不是觉得自己好可怜呀?
    其实,
    还有更可怜的事情,
    你知道吗?
    那就是,
    对于你的娘家人来说,
    你也是个外人。
    因为,
    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呀!
    外公外婆离世之后,
    你除了变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之外,
    也终于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每次我感觉我要被我妈唠崩溃的时候,我都会拿出这个作品告诉自己,不要去刺激我妈。因为我比她幸福,我还有妈妈会唠叨我。而她已经没有人去关爱她了,我可能是她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了吧。

其实女人是真的苦,如果嫁给一个宠自己的男人也就罢了。要是失去激情后,男人对她们爱理不理,生活在一个没了情趣的家庭而言,婚姻对她们来说好像就是一副枷锁。

而且我们国家的传统观念对女性特别的不友好。婚姻过程中,对于娘家人来说,女儿就好像是别人家的所有物了。感觉女孩子只要对娘家人友善,就要接受伦理道德的批判。而对婆家的一切付出就好像理所应当一样,做得少了还要被指指点点。

就好像女人天生就是婆家的奴仆,为其做牛做马,生儿育女,还不能有怨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那天看到一个提问,说到了母亲节她给婆婆和自己妈妈发了一个红包。婆婆收了红包连个谢谢都没一句,而自己母亲死活不收红包。她母亲觉得自己也没为女儿做过什么,无功不受禄。而且女儿日子也不宽裕,还是让她自己留着过日子。

我觉得很可怕,当女人嫁出去的那一刻,连父母都对自己客客气气变成了陌生人,这难道还不可怕吗?

而且这个社会对于夫妻双方赡养婆家的行为觉得是应该的,但是要是牵扯到赡养女方家长的问题上,感觉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甚至到了这个时候彩礼都被说成了一笔人口买卖的交易金。

而我觉得哪怕女方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也不应该去给赡养父母寻找各种理由与借口。难道女方家长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就不是恩情了吗?

实际上女方在赡养老人的这个问题上,对公婆的付出远远超越了对自己父母的付出。如果按照百分比来算的话,女人把80%的义务都给了婆家,而留给娘家的也就只有20%,甚至很多人连10%都不到。

女人为了婚姻竟然要卑微的出卖自己的父母,去成全婆家的幸福。我觉得是非常不公平的一种现象。

最主要的是,到最后,婆家也没把自己算作是自己人。因为公婆很多的事情不会找你们商量,他们会找自己的儿子。如果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人,怎么会如此生分呢?

当然生活中也有不错的婆家,但绝大多数的婚姻都会是我说的这种现象,我觉得非常可怕。都说女性已经被解放,拥有自己的自由与权益。但传统的道德层面,依然会将她们禁锢着。

甚至我觉得虽然婚姻法一直在不断更新,试图让男女双方在一段婚姻里得到相对的公平,但实际上会存在很多偏颇的地方。很难做到对女性绝对的公平,而实际上要让女性得到公平,可能就是对男性的不公平。

但我觉得女性作为弱势一方得到更多的偏爱是应该的。因为婚姻中女性大多是因为情感的冲动,而男性却会更理性。理性的人做出一种不理性的选择,我们总不能让这种责任让女方去承担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记得06年的时候安君杨出版了一本书叫《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当时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受到了绝大多数的家长认可。

而个人感觉这本书的出发点是从小给孩子一种角色定位,或者说这个理论本身对性别就是有偏见的。

穷养,是为了让男孩从小学着在逆境中拼搏。锻炼男孩的抗压能力和责任意识,最终成就男孩未来的家庭顶梁柱的作用。

富养,是为了让女孩从小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追求,是为了培养出贤妻良母。让女孩在以后家庭的经营中有更高的主动权。甚至很多家长觉得富养女儿,长大了不容易随随便便给男孩子忽悠了。

我们不能说这个理论不好,但实际上它是基于一种很传统的男尊女卑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这个理论本身就是要让女性依托于男性而活着,培养男孩成就MT那种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培养女孩成为奶妈那种三从四德的辅助精神。

男孩的培养方向就是去奋斗,女孩的培养方向就是做好后方的支援。

这就导致了女性成年后的落差感特别大,小时候被父母宠溺成了公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嫁作人妇之后,变成了婆家的管家婆,最终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偶尔回个娘家,父母还得给你们做思想工作,让你们差不多待几天就快回到婆家去吧。

就好像娘家已经不再是你们的家了,那种落差会让女性更加的无助。有时候在婆家受了委屈,都感觉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容下自己去发泄与治愈。虽然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娘家的财富最终也会继承给自己。但是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得到了天下又有什么意思呢?

女性在情感上是特别没有安全感的那类人,正因为没有安全感,她们就更加渴望自己被关爱。虽不需要将自己捧上王座,但最起码也要让她们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被重视,被爱戴吧?

她们只想让自己感觉到归属感,难道这种要求很过分吗?但现实却让女人,变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人。起码在精神上她们是没有归属感的,特别是随着自己父母的离开,子女的叛逆独自生活,她们终于成了没人在乎的人。

孩子,如果你的母亲让你感到厌烦,请你们耐心一点。毕竟做女人不容易,她们所要经历天与地的落差,也许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她们的眼泪里品味出那种酸涩与苦痛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觉得呢?留下您的看法,让我们不只是擦肩而过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