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都说‘坑爹’,这爹竟是坑娃!自己有脚气就算了,还跟儿子一起泡脚,这下可好,孩子也染上脚气了!”

高姐(化名)在诊室里对医生诉苦,说5岁的儿子自从跟老公泡脚后,双脚也开始脱皮、有异味。

原来前几天,儿子所在的幼儿园给孩子们布置了“感恩父母”的小任务,儿子主动提出为爸爸妈妈洗脚。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没想到父子俩一起洗了几次脚后,儿子就染上了脚气,脚趾缝开始脱皮、红肿,娇嫩的皮肤奇痒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臭名昭著的脚气,到底是怎么染上的?

脚气,医学上称为“足癣”,主要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可发生于足趾间、足趾、足跟、足侧缘平滑皮肤,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

造成脚气的真菌主要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其中红色毛癣菌最常见,占50%-90%。值得注意的是,脚气可以通过接触传染,与患者共用鞋袜、浴巾、脚盆等,都有可能被真菌感染。

二、脚臭就是有脚气吗?教你如何辨别

一说到脚气,很多人会联想到脚臭。虽然脚臭与脚气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本质上有所区别。

脚臭的主要原因是足部出汗较多,细菌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后,产生含硫的代谢产物,臭味就是源于这些代谢产物。如果单纯脚臭,没有瘙痒感、皮肤破损等其他症状,就不一定是真菌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脚气的表现,可以将它分为三类:

1、水疱型

多发生于趾间、掌心、足弓、足侧,为针头大小的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水疱经数天后干涸,呈领圈状脱屑,瘙痒明显。

2、糜烂型

常发生于趾缝间,多见于手足多汗、浸水、夏季多发。表现为趾间潮湿,表皮浸渍发白,表皮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有明显瘙痒感,时有臭味。

3、鳞屑角化型

好发于足跟,皮损干燥处,角质明显增厚,冬季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可伴有疼痛,一般瘙痒感不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一人感染,全家遭殃,如何预防脚气和复发?

脚气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容易传染给家人,一旦得病,应尽早治疗,并注意做好预防护理。

1、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复发,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并且要坚持治疗,才能巩固疗效,这样不仅用药少,减轻患者痛苦,也能缩短病程有利痊愈。

2、注意个人卫生

日常要注意足部清洁,保持皮肤干燥,养成每天洗澡的好习惯。脚部容易出汗的人,可以多换袜子,更换透气鞋垫,保持鞋内干燥、舒适。

3、减少诱因,少和他人共用物品

足癣传染力极强,家庭成员之间要注意勿共用脚盆、浴巾、鞋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调整饮食

平日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鸡肉、玉米、花生、绿叶蔬菜等,维生素B族可以调节皮脂腺分泌,增强皮肤抵抗力,帮助抵御真菌入侵。

5、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反复,容易激动者,易诱发多汗,加重脚臭,因此保持情绪平稳、心胸宽广,有利于避免脚气复发。

真菌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这导致脚气容易反复发作。但有些病人由于不遵循医嘱,或是自行用药,用药疗程不正确,影响到治疗效果。所以,脚气治疗一定要有耐心,并且持之以恒。一旦放松警惕,真菌活跃起来,就前功尽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