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灵帝时期,皇帝授意下的卖官鬻爵进行的正大光明,所以选任高级官职的过程和以前有了根本变化,从原来要通过本事和建功立业才能达到的目标,变成了可以出最高价钱任意买卖的东西。甚至最高层级的文官职位也可以明码标价!
其实在汉灵帝之前的几十年里,已经有了卖官赚钱补贴国库的苗头,不过仅仅是在有限的职位和特定的时期,并且是为了解决巨大的财政困难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由此可见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到了公元178年,卖官已卖到国家的最高层文官职位(最高层文官包括三公、九卿和待遇相当于九卿的八尚书)。在那时候,想要获取高级官位得用钱买,它们不再颁授给贤能的人,而是卖给最有钱的人。
皇帝带头搞钱,却没有任何正当的财政困难的理由,上行下效或者说相互影响吧,他的母亲和宦官的贪欲也就无所忌惮的显露出来,虽然说当时三公的地位已经变得不重要,不过最高层的贪污腐败使卖官鬻爵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和驱动力,这就最终导致所有职位均可明码标价售出(《后汉书》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买卖官职是在西园的一个称为西苑的地方组织进行的。三公的位子值钱1000万;九卿的位子值500万;而在大约100个左右的郡守职位中,一个郡守得花2000万钱(在后期,郡守的职位已经达到3000万钱)。每一个想得到官职的人都必须先去西苑进行讨价还价,其中对于声誉好的人价钱可以打个折扣,减半。汉灵帝很委婉地称他所搜括来的钱为“礼钱”,因此还专门在西苑建了一个金库来储藏它。
公元185年,崔烈以五百万买得了司徒之职,在授职仪式上,人们听到灵帝喃喃自语说:“哎呀呀,少要了,这个位子可以卖到1000万呢!”(《后汉书》列传·崔骃列传:“悔不少靳,可至千万!”)。为了能挣到更多的钱,公元187年以后,灵帝准许出售关内侯。买高官的人有些是有钱的土豪暴发户,家族中就没有做过官或者小有名气的文人。不过,也有一些汉朝社会的大家族或精英人士。比如有势力的大家族袁家,就在公元182年为袁隗买了三公之一的太傅,他就是袁绍、袁术的叔叔;还有一个宦官的养子曹嵩,在公元188年据说以一亿钱的价格也买得了三公之一的太尉位子,他就是曹操的父亲,曹魏建立后,追尊为“太皇帝”。能做上汉朝三公之一,其威权和带来的影响也是值得付出高价的。
历史的推进和振动的翅膀很有趣,卖官鬻爵和腐败带来了很多很大的影响,谁都想不到竟然会带来一个很特殊的影响: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鸿都门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