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家庭教育目前比较火热,也有很多家长觉得“家庭教育”确实应该重视。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都面临着没钱没时间的现实问题。所以,家庭教育的真正实施,也就显得缓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北大妈妈,是一位职场妈妈。她说:自己在要孩子的时候,是有两个条件的。这两个条件都成立的时候,她才决定备孕、怀孕、生娃的。

  • 第一个条件就是她要孩子,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不是为了完成家庭传宗接代的任务。在她看来,要孩子是因为人类继承这件事情,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 第二个条件就是自己觉得自己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可以帮助孩子过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

当这两个条件都成立之后,自己才跟先生商量了要孩子。等到生完孩子之后,自己就回归职场了。随着孩子的长大,她有了新的想法。她发现,自己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快乐。

这位北大妈妈说:自己也知道,养育孩子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时间让渡出来。也就是说,自己是需要花时间去陪伴孩子的。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会让自己快乐。而且,有的时候自己还是挺迷茫的。

当她的朋友问她,你觉得陪伴孩子的极限时间是多少的时候,这位北大妈妈回答说:10分钟。如果超过10分钟的话,自己就更加不快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仅是这位北大妈妈,不少的普通家长也有这样的感受。自己每天要工作、要上班,再回家照顾孩子的话,就感觉并不是那么快乐。甚至,还有点累,有时候还觉得烦。总之,爱是爱的,压力也是真的。在这种情况下,更别提鸡娃了,怕是养娃都觉得没乐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普通的家长,如果没钱没时间的话,真的没有办法“鸡娃”了吗?这里说的鸡娃,并不是逼迫孩子要卖力学习。相反,指的是高效陪伴孩子。如果家长没钱没时间的话,高效陪伴孩子,就好好利用睡前一小时,分四步陪孩子吧。

第一步:亲子阅读。

研究表明:睡前1小时是记忆的黄金时间,这个时候孩子学到的东西,都集中在海马体,不会到处分散。所以,如果在这个时间段给孩子安排亲子阅读的话,孩子对于这些知识,是记忆非常深刻的。

很多父母也为孩子安排亲子阅读做“哄睡”神器,这样做其实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促进亲子关系,二是可以更有效地陪娃。

考虑到父母的精力和时间的问题,比如北京很多地方的父母下班回到家就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所以,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也不太多。一是担心孩子睡眠时间不够;一是担心孩子闹,影响邻居休息。在这种情况下,短小、精悍的故事是非常适合这类家长的。

第二步:帮孩子回忆。

白天父母要出去上班,不了解孩子的感受,也不知道孩子做了什么。如果帮孩子回忆的话,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一天,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

所以,建议父母利用睡前一小时的时间,抽出来5~10分钟去帮孩子回忆。这一天孩子做了什么,哪些是开心的,哪些是不开心的。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提高表达能力,也能让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

第三步:计划明天做什么。

等到孩子回忆完一天之后,父母不要着急指出孩子这一天哪一步做的好,哪一步做的不好。而是通过帮助孩子建立明天的计划,来指导孩子。

比如父母可以问孩子:明天计划做什么。因为觉得孩子今天的做法,如果明天按照这个计划去做的话,可以更好。

当然,也不是让父母全部都依着孩子。如果孩子的确做错了的话,家长是可以直接指出来的。因为孩子的是非观都比较弱,需要父母去引导。如果不引导的话,孩子不会建立这方面的意识。

第四步:表扬、表扬再表扬。

在孩子睡前,父母一定要拿出来时间去表扬孩子。如果孩子做得好的话,家长一定要好不吝啬。比如,孩子今天做了家务的话,父母就要夸奖宝宝。

在夸奖宝宝的时候,不要说“宝宝真棒!”“宝宝太厉害了!”要具体去描述,比如“宝宝今天把碗刷的好干净呀!亮堂堂的,像镜子一样,都可以照出来人了。”这样具体的、正向的描述,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还可以给出孩子正确的做事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四步即便是回家晚的父母,也可以感觉到陪伴孩子是有收获的。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本来就是一个相互成长的过程。这四步坚持做下去,至少能超过90%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