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民国初期北京民俗之街头的小贩,说到小贩,大家都十分熟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卖家。在旧中国时,大一点的门店称为掌柜的。小贩是本小利微的无固定没有门店的商贩,小贩一般是沿街叫卖或挨户出售日用杂货等的人。小贩还有一种称谓叫货郎。图为卖鸡毛掸子的,鸡毛掸子是靠手工来完成,目前,鸡毛掸子至今还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糖面人的小贩,糖面人是用熬制的糖稀和面粉加工而成,当然造型完全取决于师傅的手艺,师傅会捏制成各式各样的人物或动物造型,小贩会敲击铜锣来吸引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副寺的鸟市,鸟市上有各种各样的鸟,还有各种样式的鸟笼及鸟粮。遛鸟是那个年代十分流行的爱好,不过遛鸟的大多是家庭条件好的少爷、老爷们。鸟笼奢华程度也是这些名门望族身份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老人坐在路边欣赏他的蜂鸟,遛鸟的路上累了,随时可以坐在路边休息,也是一种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女顾客在隆副寺市场上,她身边的货品都是生活用具,大多是竹编用具,纯手工制作,物廉价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玩市场,玩古董有很多讲究,逛古玩市场的一般都是想捡漏,不过眼神一定要好使,要不很可能捡到赝品。图为一位绅士在仔细地挑选古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近春节的集市,年画和字画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过年张贴年画,堂屋挂中堂画,增添过年的气氛。不过那时的年画大部分是靠手工绘制的,也有印刷的年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干枣的的小贩,干枣堆放成小堆,不过称,按堆卖。小贩悠闲地抽着旱烟,等待着顾客。这些干枣是他自家种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串糖葫芦的小贩,糖葫芦一直延续到现在,不过那时的糖葫芦要比现在有吸引力,制作原料相对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布的小贩,此时他正在睡觉,看来生意不是很好,布料应该不是一般家庭买的起的,在那个年代,普通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纺纱织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棉被和棉衣的的小贩,与卖布料的一样,生意不是很好,因为真正买起的人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五谷杂粮的小贩,粮食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粮食店铺的生意相对比较稳定。(更多历史图文,请关注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多老画老照片,请在右上角关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