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鱼+锦鲤拿趣+另物

6月1日,阿里影业发布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1/22财年业绩(以下简称2022财年)。

这一年,阿里影业实现营收36.52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1.54亿元,上一年是亏损1.1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影业的业务包括内容(电影与剧集投资出品)、科技(票务TOC平台淘票票、票务ToB平台“云智”、宣发平台“灯塔”、营销全案设计“黑马”、MCN机构“淘秀光影”等)以及IP衍生及商业化。

文创潮具体来看看阿里影业的IP衍生及商业化业务,主要分为授权服务和潮玩与杂货业务。

2022财年,阿里影业的IP衍生及商业化收入为4.4亿元,同比增长43%;减去销售及服务成本还有已分配的销售及市场费用后,分部业绩(也就是经营利润)为1.97亿元,同比增长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鱼为版权方与阿里商家的合作提供一站式互联网授权解决方案,官网显示其目前服务的版权有国家宝藏、CBA、星际迷航、大明风华、颐和园、国家博物馆、机动战士高达、宝可梦、吃豆人、小马宝莉、巧虎等。

财报显示,该年度阿里鱼签约新IP增长1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报提到,集团新开发了数字藏品业务,让“有丰富世界观和故事的优质IP更有传播和收藏价值”。

去年天猫“双11”期间,阿里鱼在天猫潮玩类目上,与52TOYS、变形金刚、仙剑奇侠传、三国杀、阿狸等5家品牌旗舰店合作集体发布数字藏品,这些品牌采取“购买实物商品,赠送数字藏品”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鱼在数字藏品领域服务的IP还有圣斗士星矢、Nanci囡茜、小刘鸭、旅行青蛙,等等。目前鲸探平台上超过90%的ACG和潮玩IP主题数字藏品,全部是由阿里鱼发行。回顾: 深耕ACG和潮玩赛道:阿里鱼在数字藏品行业的洞察与实践

阿里影业的潮玩业务主要是“锦鲤拿趣”品牌;杂货则主要是“另物”品牌。

2021年5月13日,阿里影业宣布将其天猫潮玩旗舰店正式命名为“锦鲤拿趣旗舰店”,主营内容IP潮玩。财年内集团的天猫商品GMV同比增长57%。

锦鲤拿趣业务负责人曾透露,其主流受众群体是影、剧、综、漫的深度消费者,同时叠加潮玩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IP选择方面,除了阿里体系自身IP外,也有独立设计师开发独立、高端的潮流艺术品。目前集团开发的IP形象有AZZO、TOFU、果冻和月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鲤拿趣也拓展了线下,2021年在杭州西湖银泰和北京麒麟新天地推出门店。

“另物”(KOILAND)则主打“潮流IP商品零售”,“精选千款潮流好物”,覆盖盲盒、家居、生活用品等,店内也有扭蛋机和抓娃娃机等,以IP为核心但SKU不局限于潮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锦鲤拿趣的模式类似泡泡玛特或TOP TOY / X11,另物就与腾讯投资的名创优品和阿里投资的KKV有些相似之处。不过,关于“另物”的信息,基本上停留在其首家门店开设时。

2021年二三季度,阿里影业推出的潮玩品牌“锦鲤拿趣(KOITAKE)”和潮流IP及生活杂货品牌“另物(KOILAND)”,销售GMV突破5000万。

对比其他潮玩相关企业,2022年一季度,名创优品旗下潮玩集合业态TOP TOY品牌的收入为1.11亿元,同比增加377%,,线上业务收入贡献超10%。

回顾: TOP TOY一季度收入1.1亿元,疫情导致闭店11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泡泡玛特披露,2022年一季度其未经审核的整体收入同比增加65%-70%,其中零售店收入增长75%-80%,抽盒机收入增长115%-120%,天猫旗舰店收入增长60%-65%,京东旗舰店收入增长105%-110%。

回顾: 泡泡玛特一季度收入增长70%,抽盒机收入增120%

2022年一季度,九木杂物社实现营业收入24,314.44万元,同比增长9.90%。截至季度末,九木杂物社的门店达到472家(直营321家,加盟151家)。

回顾: 九木杂物社2021收入9.5亿

港股上市公司创梦天地,2021年度来自体验零售业务的收入为3660万元,同比上涨463.1%;毛利1442.2万元,毛利率39.45%;分部业绩是亏损3222.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梦天地的体验零售业务,收入包括腾讯QQ系列形象、QQfamily等IP的衍生产品、QTX潮玩展的合作、QQfamily门店等。回顾: 要用1亿开线下店,拿下腾讯多项授权的创梦天地融资5亿元

截至2022年3月30日,创梦天地的线下直营门店总数已增至18家,并且储备了12家门店(其中9家店面正在装修)。预计未来一年新增QQfamily直营门店40至5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