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端午节,很多人往往会想到屈原,想到吃粽子和赛龙舟,当然还有难得的假期。只不过,端午节的习俗文化可不止这些,不少地方的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挂艾草、喝雄黄酒、、沾沐兰汤、挂菖蒲等,这些无不体现这端午文化的源远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些习俗虽然不少人很熟悉,也会在节日里“依葫芦画瓢”,可是习俗背后的故事却鲜有人知晓。今天,不妨和大家聊聊这些有趣的习俗背后的古代故事吧。

艾草:和端午没啥关系,反而和黄巢之乱有关

常言道:花无百日红,其实古代的王朝也是如此。到了唐僖宗年间,唐朝早已经不复曾经的威势,土地兼并加剧的同时又天灾不断,导致民众颠沛流离。这时候,历史上最著名的落选秀才黄巢揭竿而起,兵锋所到之处可谓尸横遍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各地的老百姓听到黄巢军攻城,急忙拖家带口逃亡。有一次,黄巢看着浩浩荡荡的逃难队伍,不由得想起自己前半生的不得志,又凑巧看到了一个行为异于常人的妇人。

原来,这个妇人居然是将年纪大的孩子抱在怀间,反而将年幼的孩子用手牵着。黄巢看到后不由得觉得好奇,毕竟一般而言大人都会抱着行动稍微不便的年幼孩子,便出言询问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妇人见是黄巢这样的大人物,自然害怕不已,但为了孩子却还是硬着头皮回答道:大的孩子是大哥的孩子,手里牵的是自己的儿子。既然自己受大哥所托,那就得忠人之事,一旦事情紧急,那就只能牺牲自己的孩子,尽可能保全大哥的孩子。

黄巢虽然是一代枭雄,但也并非铁石心肠之辈,听闻此语安能不动恻隐之心,便告知了妇人自己的身份,并说道:

一个妇人要逃难本就不容易,又带着两个孩子,还那么有忠义之心,你回家将艾草插在门口,我的军队看见了绝对不会伤害你的,别逃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妇女回到城中,急忙将艾草挂在了自家门口,恰好这件事情又被其他同行之人听到,便纷纷挂上了艾草。后来,等到黄巢军攻城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口早已经都挂上了艾草。

而黄巢呢?

其实本意并非放过如此多的百姓,只不过他要维护自己“令行禁止”的威信,只能遵守对妇人的承诺,最终在攻城时履行承诺,反而让全城百姓保全了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这位妇人逝世后,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她带来的“一线生机”,选择在端午节的时候在自家门口插上一株艾草,久而久之形成了插艾草的风俗。

菖蒲,其实一开始也和端午没关系,而是个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倒是不知道发生于哪个朝代,只知道古时候有一位屡次科考落榜的秀才。此人虽然难登仕途,但却娶了个貌美如花又贤惠能干的姑娘。二人虽然日子清贫,但妻子瑞英却不离不弃,倒是勉强还能活得下去。

不过,有一年当地突然发生了数百年难遇的大旱,二人辛苦种下的庄稼收成大不如前,日子都快难以为继了。但瑞英却没有灰心,反而想着端午节将近,怎么样也要张罗下,让家里多少热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家徒四壁,唯一有的是公公种的菖蒲郁郁葱葱。瑞英便挖了几颗洗干净挂在门上,还提了首诗词感叹自己命途多舛。

这天傍晚,秀才回到家中,看到妻子的题词,想到妻子嫁给自己后日子过得相当清苦,心中又是惭愧又是郁闷。为了舒缓情绪,他便转头出门溜达,发现田间有头无人看守的牛,就准备来一趟“顺手牵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秀才终究没做过这种事情,未免手生,才一出手就被发现,还被牛的主人扭送到官府。秀才生性老实,便将经过一五一十地禀告了知县,并表示愿意接受惩罚。谁知道知县听闻二人的故事后,反而派人把瑞英请了过来。

瑞英到了公堂之上,知县问及二人生活,瑞英闭口不语,反而求来笔墨纸砚,以一首七绝描写了自己和秀才的相濡以沫。知县看到后深受感动,非但没有惩罚秀才,反而给了秀才十几两银子度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夫妇俩对此自然千恩万谢,拿着这些钱买了些粮食,自己酿酒后开了个酒肆,日子渐渐有了盼头。再后来,越来越多人听说瑞英当天曾经挂上一把菖蒲,便认为此举可以逢凶化吉,纷纷效仿,逐渐有了端午挂菖蒲的习俗。

其实,这些习俗故事未尝不是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习俗都有如此多可以说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