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面,听到名称,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这种面食,也许都是四十多奔五十岁以上的人才知道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面食已经踪迹难寻了。
包皮面,乡间亦称金裹银。在晋中、吕梁、忻州等地区食用非常普遍。但由于各地食俗不同,所包的面种和吃法也不太相同。在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祁县一带常吃"红面包皮";阳泉市、盂县、平定县一带常吃"玉米面包皮";而忻州市、原平市一带历来喜吃"荞面包皮""红面包皮"和"玉面包皮"。食时一般浇配各种荤素浇头,以盖浇为主。"荞面包皮"则配以各种荤素配料,炒制面食,如以肉、蒜炒制的"金裹银"是原平市的传统风味小吃,味感独特,十分可口,深受当地人民的欢抑。
包皮面的制作并不复杂。制作是先将白面用凉水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面团软了硬了都无法包住其他面团,所以一定要和的不软不硬。然后再和制其他面团,选用什么面粉按个人喜好就好了,做法完全一致,这里就以红面也就是高粱面为例。用开水或温水将和白面量相仿的红面也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将和好的两种面团盖上湿布饧一会。
将饧好的白面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成一公分厚的面饼,再把等体积的红面团用手压成两公分厚的比白面饼小的面饼,放在白面饼上,用手将白面饼的边缘像包包子一样提起聚在一起,封口,把红面完全包在里面。
用手将包好的面团轻轻压扁,再用擀面杖把这个包好的面饼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把擀好的面卷在擀面杖上,用刀划开,然后再切成面条,宽、窄随自己的喜好而定。也有将擀好的面片,切成2公分左右宽度的长条,再改刀成菱形片的。将切好的面条或面片放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即成。出锅的面红白相映,韧滑可口。
以前人们是因为生活水平不高,没那么多细粮,所以发明了包皮面。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包皮面的做法也得到了发展,不再局限白面和其他杂粮面,而是用菠菜汁、红萝卜汁等和成绿色、红色等彩色面团做成五彩面,也煞是好看。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