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锁江,1964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河南大学校长。

1986年张锁江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做博士后;1995年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在日本留学;1997年受聘于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2001年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年出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学院院长;2022年6月,受聘担任河南大学校长。

人物经历

1982年9月,张锁江考入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1986年7月,本科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9月,考入河南师范大学,就读研究生。

1989年7月,毕业获得化学硕士学位,之后进入河南大学工作(1991年4月)。

1991年4月,进入浙江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师从韩世钧教授。

1994年3月,毕业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化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9月)。

1995年9月,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进入日本大学,与小岛和夫教授合作开展研究(1997年3月)。

1997年3月,受聘于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担任客座研究;1998年起担任高级工程师(2001年8月)。

2001年8月,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

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

2008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2010年1月,出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

2013年1月,入选“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2015年7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2017年9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学院院长。

2017年12月4日,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2022年6月5日,受聘担任河南大学校长。

研究方向

在离子液体的基础、应用及绿色集成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致力于发展离子液体的DPPAI平台,包括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Design)、结构-性质(Property)、规模化制备(Preparation)、工业应用(Application)及绿色过程集成(Integration)。主要从事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研究,包括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规模制备和清洁工艺。

研究成果

张锁江院士相关研究成果在AIChE、Chem. Eur. J.、Ind. Eng. Chem. Res.、JPC B.等重要刊物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SCI论文63篇、EI论文87篇、IF>4论文8篇、IF>2论文17篇、化工领域顶级期刊AIChE论文4篇;编写专著4本;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授权15项、PCT专利1项。

获200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07-2008年度中国化学会-BASF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2008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主持973计划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组织了“第143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离子液体与绿色化学”,创办了“第一届亚太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会议(APCIL)”,多次应邀在绿色化学和过程工程主流国际会议上做大会或主题邀请报告,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主席或副主席。

专利成果

时间

名称

类型

专利号

2005

一种催化醇酸酯化方法

发明

ZL 200310123485.5

2005

一种用于甲基丙烯醛一步氧化酯化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新型催化剂

发明

ZL03100738.4

2005

异丁烯或叔丁醇氧化制甲基丙烯醛新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发明

ZL03137773.4

2007

用醇胺羧酸盐离子液体吸收SO2气体的方法

发明

ZL200510069406.6

2008

阴离子为[OH]-离子液体的电化学制备方法

发明

ZL 200510072324

2008

一种从油品中脱除和回收环烷酸的方法

发明

ZL200610011380.4

2008

制备离子液体的多功能反应器

发明

ZL200510086759.7

2010

一种用离子液体吸收甲基丙烯醛的方法

发明

ZL 200710064330.7

2010

离子液体用于石油焦脱硫的方法

发明

ZL 200710064515.8

2010

石油焦气化制氢脱硫耦合方法

发明

ZL 200710064514.3

2010

一种羟基离子液体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发明

ZL 200710119949.3

2010

一种在醇胺离子液体中制备分子筛的离子热方法

发明

ZL200810105982.5

2006

用于防止不饱和化合物聚合的新型离子液体阻聚剂

发明

ZL200410008736.X

2006

不饱和醛一步氧化酯化生产不饱和羧酸酯的催化剂

发明

ZL03156891.2

2005

异丁烯或叔丁醇氧化生产甲基丙烯醛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

发明

ZL02124256.9.

2007

新型离子液体作为萃取剂萃取水中有机物

发明

ZL200410049612.6

2009

基于离子液体的生物柴油合成方法

发明

ZL200510082927.0

2009

一种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发明

ZL200610169682.4

2009

复合脱酸剂脱除油品中环烷酸

发明

ZL200610011871.9

2010

一种离子型稀土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发明

ZL 200810104802.1

2010

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油品脱硫方法

发明

ZL200810105982.5

2006

离子液体存在下醛一步氧化酯化生产羧酸酯的新方法

发明

ZL 200310115274.7

2015

一种催化醇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方法

发明

ZL 201110139360.6

2014

一种离子液体电镀锌、镍、钼及其合金的方法

发明

ZL 201010120840.3

2014

壳聚糖负载型催化剂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发明

ZL 201110322886.8

2014

一种非均相催化制备乙二醇和碳酸酯的方法

发明

ZL 201110005451.0

2014

离子液体存在下烯烃氢酯基化的方法

发明

ZL 201010178921.9

2014

一种吸收分离工业气体中SO2的离子溶剂

发明

ZL 201210568157.5

2014

一种离子型稀土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及制备方法

发明

ZL201010156913.4

2014

一种化学负载型多羟基季铵类离子液体催化制备环状碳酸酯的方法

发明

ZL 201110439252.0

2014

以三氟乙醇调和的超强酸为催化剂制备高效烷基化油的方法

发明

ZL 201010503827.6

2015

超临界CO2/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反应-分离制备HMF方法

发明

ZL 201110236617.X

2015

一种捕集分离二氧化碳的新型吸收剂

发明

ZL 201210523678.9

2016

一种撞击流多相反应器

实用新型

ZL 201520372727.2

2017

一种含离子液体和硝酸的混酸体系催化合成烷基化油的方法

发明

ZL 201610523020.6

2017

一种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发明

ZL 201610555312.8

2017

一种均相体系中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甘氨酸的方法

发明

注:仅列出作为第1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誉奖项

200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7-2008年度中国化学会-BASF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2008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4年获侯德榜化工科技成就奖。

2015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部)

201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202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工程技术奖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