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浇混凝土桩施工工艺——人工挖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其施工特点是设备简单;无噪声、无振动、不污染环境,对施工现场周围原有建筑物的影响小;施工速度快,可按施工进度要求决定同时开挖桩孔的数量,必要时,各桩孔可同时施工,土层情况明确,可直接观察到地质变化,桩底沉渣能清除干净,施工质量可靠。尤其当高层建筑选用大直径的灌注桩,而其施工现场又在狭窄的市区时,采用人工挖孔比机械挖孔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但其缺点是人工耗量大,开挖效率低,安全操作条件差等。

1.施工设备

一般可根据孔径、孔深和现场具体情况加以选用,常用的有:电动葫芦、提土桶、潜水泵、鼓风机和输风管、镐、锹、土筐、照明灯、对讲机及电铃等。

2.施工工艺

施工时,为确保挖土成孔施工安全,必须考虑预防孔壁坍塌和流砂现象发生的措施。因此,施工前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拟订出合理的护壁措施和降排水方案,护壁方法很多,可以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壁、喷射混凝土护壁、混凝土沉井护壁等多种。下面介绍应用较广的现浇混凝土护壁时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1) 按设计图纸放线、定桩位。

(2) 开挖桩孔土方。采取分段开挖,每段高度取决于土壁保持直立状态而不塌方的能力,一般取0.5〜1.0m为一施工段。开挖范围为设计桩径加护壁的厚度。

(3)支设护壁模板。模板髙度取决于开挖土方施工段的高度,一般为lm , 由 4块至8块活动钢模板组合而成,支成有锥度的内模。

(4) 放置操作平台。内模支设后,吊放用角钢和钢板制成的两半圆形合成的操作平台人桩孔内,置于内模顶部,以放置料具和浇筑混凝土操作之用。

(5) 浇筑护壁混凝土。护壁混凝土起着防止土壁塌陷与防水的双重作用,因而浇筑时要注意捣实。上下段护壁要错位搭接50〜75mm(咬口连接)以便起连接上下段之用。

(6) 拆除模板继续下段施工。当护壁混凝土达到IMPa(常温下约经24h)后, 方可拆除模板,开挖下段的土方,再支模浇筑护壁混凝土,如此循环,直至挖到设计要求的深度。

(7) 排出孔底积水,浇筑桩身混凝土。当桩孔挖到设计深度,并检査孔底土质是否已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在孔底挖成扩大头。待桩孔全部成型后,用潜水泵抽出孔底的积水,然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浇筑至钢筋笼的底面设计标高时,再吊入钢筋笼就位,并继续浇筑桩身混凝土而形成桩基。

3.质量要求

(1) 必须保证桩孔的挖掘质量。桩孔挖成后应有专人下孔检验,如土质是否符合勘察报告,扩孔几何尺寸与设计是否相符,孔底虚土残渣情况要作为隐蔽验收记录归档。

( 2 ) 按规程规定桩孔中心线的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20mm, 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桩长,桩径不得小于设计直径。

(3) 钢筋骨架要保证不变形,箍筋与主筋要点焊,钢筋笼吊入孔内后,要保证其与孔壁间有足够的保护层。

(4) 混凝土坍落度宜在100mm左右,用浇灌漏斗桶直落,避免离析,必须振捣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