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我们的心脏之所以会跳动,是因为电活动引发机械收缩。电活动起始于窦房结,通过心脏传导系统将电活动传至心脏各处,使心脏有规律地机械收缩。首先是心房收缩,将血液泵入心室,然后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正常情况下心脏跳动节律整齐,一般为60-100次/分。心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且不规整,频率高达300~600次/分,使得心房不能进行有效的机械收缩,心房的激动也不能全部到达心室,所以心率一般可达到100~200次/分。这时就会有心慌、气短的感觉,有些人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据统计,我国房颤病人可能已多达1000万人,成年人的房颤患病率从1%~6%不等,随年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也是急剧升高,75岁以上人群达到10%。
二、为什么会发生房颤?
1、房颤的发生常常与其他疾病有关,比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心包炎、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
2、有时没有其他疾病,但存在酗酒或嗜酒、长期精神紧张、大量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也会发生房颤。
3、有6%~15%的房颤患者临床检查未发现任何已知的基础心脏疾病,也无其他常见促发房颤的原因,这种房颤又被称为特发性房颤。
三、房颤有哪些不同类型?
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以及对复律治疗的反应,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初发房颤:既往无房颤病史,初次发现的房颤;
2、阵发性房颤:7天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3、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者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
4、永久性房颤: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四、房颤的诊断?
房颤的诊断并不困难,房颤发作时的心电图就是确诊的依据。如果发作时间短暂、频繁者可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
五、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
1、血栓形成与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危害所在。房颤时由于心房丧失有效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17倍。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抗凝状态下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3%,至少35%的患者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脑卒中。如果还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房扩大或年龄超过65岁等,更容易发生血栓形成。
2、房颤时心率增快,节律不齐会使人感到心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乏力,活动能力下降。
3、房颤本身即可增加死亡率(是健康人群的2倍)。
六、房颤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
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并且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是治本之策。
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标之策。
3、预防房颤的血栓栓塞或卒中并发症。
七、房颤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1) 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这类药物主要有伊布利特、胺碘酮、索他洛尔、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转复窦性心律的药物长期服用副作用明显甚或增加死亡率,且治疗的成功率至多仅为30%左右;
(2) 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这类药物主要包括地高辛、ß-受体阻滞剂(例如倍他乐克)和钙离子拮抗剂(例如合心爽、异搏定)等,控制心室率可以改善症状但是不改善预后;
(3) 对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治疗,抗凝治疗需要经常抽血化验以减少抗凝过度导致出血或者抗凝不足导致失去预防作用。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1) 电复律治疗:是通过直流电电击的方法,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优点是转复成功率高,缺点是需要充分催眠镇静,而且不具有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
(2) 导管射频消融根治房颤,相对传统的药物治疗而言,这种手术微创,且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世界指南中,导管消融术已是房颤治疗的I级治疗方式。
(3) 外科手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开胸手术本身创伤较大。
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应激所致的房颤,在去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科普】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系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车改云。脑心同治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现代心血管病防治中心特聘专家、陕西省心血管专科联盟理事会理事、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3年。擅长:内科急危重症、各类中毒的救治;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内科疾病、身心疾病及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