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一个人只要勤奋,并且坚持不懈,最后也能做成大事。只要努力,跟天生就具备后天环境能力的人比起来,最终的精神以及后人的评价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毕竟,起点不一样,付出的努力就不一样,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唐高祖李渊,但是他们虽然都贵为皇帝,最后后人对他们的称呼却完全不一样,虽然只有差不多一个字的区别,里面蕴含的真正意思却有着天差地别的意义。那么,他们为何一个叫太祖、一个却只能叫高祖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他们这么叫的原因。

称呼演变

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代,但这些都是从秦朝开始的。在此之前,依旧有统一天下的帝王。不过不同的时期,他们的称呼有着明显的变化。

最早开始的时候,是从夏朝开始,帝王称为“后”,那时候没有将凡人的统治者称为“帝”的先例。因为早期夏朝的时候,是一个很明显的奴隶制社会,但是那时候的神权统治也比较明显。

那就是夏朝的时候,他们认为天神才能称为“帝”,直到后期的商朝才有将统治者称为“帝”的,不过因为那时候还是鬼神之说还是非常浓厚,而且商朝被称为“帝”的人分别是帝乙和帝辛,还是死后才被人们称为“帝”的。

商朝的纣王被灭之后,西周开始,西周的统治者都被称为“王”,依旧没有“帝”这个称谓,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等等。但是因为周朝实行分封制,所以各个被分封的诸侯也开始称王,礼崩乐坏,王这个等级的称谓越来越低,尤其是在周朝的后期,王遍地走。

王之后,就有人称帝了,不过最早的不是秦始皇,而是在公元前288年,他的先祖秦昭王称帝西帝。不过那时候,他们依旧认为是天神才能称帝,所以叫了没有多久之后,就没有西帝这个称呼。与此同时,还有个东帝,跟秦昭王西帝一样,很快就收回去了这个称谓。

在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后,秦王嬴政扫六合,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疆土的统一。自此,嬴政开始人间君主称帝的历史,而他也被称为“始皇”,即为“始皇帝”。

秦始皇的秦朝建立15年后,被项羽和刘邦推翻。刘邦与项羽在最后的乌江决出胜负,他建立了汉朝,死后的庙号被称为“汉高祖”。汉朝之后,各个建立起的朝代都被称为“君主”或者“皇帝”,只是死后的庙号不一样。

例如刘邦被称为汉太祖,而后面隋朝的隋高祖,再到后面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被称为“唐高祖”,而明朝的朱元璋却又被称为“明太祖”。他们这种“太祖”和“高祖”的区别是什么?

太祖、高祖之别

其实,这种“太祖”和“高祖”的称呼主要源于后人对他们的打江山时的出身评价来界定的。

就比如刘邦打江山之前,他是一介布衣,沛县的一个地痞流氓,但是他硬是从“斩白蛇”开始,开启了打江山之路。要知道,在古代这中,尤其是汉朝前期这种社会阶级比较固定的时代,打江山跟寒门士子去跨越阶层做官比,那可是难多了。

但是刘邦尽管自己开始时什么也没有,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笼络到很多的人才,比如萧何、“兵仙”韩信等等,最后凭借着他的智慧与他人的帮助,他打下了汉朝的江山,所以被称为太祖。只不过是因为后面的司马迁在编写的《史记》中称刘邦高皇帝,庙号太祖,最后大家都叫刘邦汉高祖,实际上他是汉太祖。

明朝的朱元璋跟他一样,也是草根出身,但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徐达等人的帮助,他建立了明朝,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所以被称为“明太祖”。

而李渊这种就不一样了,李渊的祖上在西魏时期就已经是上柱国了,在后来的北周时期,更是上柱国公。所以,他是个高干好几代,出身贵族家世显赫,自然在开创唐朝时,有兵有将的,跟朱元璋开局一只破碗不一样,他的起点好,所以被称为“高祖”。这么一看,高祖确实要比太祖低一阶。

祖、宗之别

我们经常说祖宗,都是祖在前,宗在后,所以肯定是祖更尊贵一些,宗只能排在祖的后面。

因此,看一些朝代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皇帝们的庙号,都是开国皇帝成为“祖”,或者对这个原有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被称为“祖”。

比如明代的永乐大帝被称为“明成祖”,清朝的康熙因为擒鳌拜,平定三藩,打败了沙俄,以及统一台湾,还有著名的三征葛尔丹。其功绩,在清朝没有人能比,所以被称为“清圣祖”。

当然,在开国皇帝之后,被称为“祖”的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称为“宗”,比如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等等。所以,他们的区别也很明显。

结语

通过盘点,我们发现虽然明太祖朱元璋与唐高祖李渊在死后的庙号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这背后传达的意思却完全不一样,跟他们生前所做的功绩与最开始的出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后世对他们的评价自然就有着明显的差别。

可见,在古代,有好的起点和出身也不见得就有好的一切,他们或许有着同样的成就,但是跟那些出身不好,却仍旧努力的人比起来,或许那些真正靠自己的人更值得人们赞颂,这就是古人如此尊敬那些出身平凡而又努力的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