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的一天,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位农民高大叔,在自家地里刨出一个元宝,一位收藏家想花5万元买下。他没卖,上交到了文物局,但没想到20年后文物局居然又找上门来。

这一天高大叔正刨着地的时候突然锄头碰到了一个东西,他挖出来一看竟是一个元宝,他随便清理了一下,便放在了一边,接着刨地。
到家里以后他用水清理了一下,这个银锭上面有一些字,虽然高大叔识字并不多,但是他也认得上面的那几个大字:大明元宝。
高大叔也没太放在心上,就把元宝收了起来,但是他挖到元宝的消息还是很快被传了出去。没过几天他们家就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这个人自称是收藏家,来到高大叔家里之后先是寒暄了几句,接着便说明了来意:“实不相瞒,我呀,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我听说你在地里挖到了一个元宝,我能看一下吗?”
高大叔一听此人的来意,深深地看了他几眼,随后他想就是给他看看也无妨,于是他就去了里屋将元宝拿了出来。
看得出来高大叔对这个元宝很是珍爱,他用手帕将它包了一层又一层,收藏家收获珍宝似的将过来。

仔细地看了又看,一边看还一边点头说:“嗯,没错,从这个元宝的包桨来看,这的确是一个老物件,大哥,您看这东西放在您这里,也没什么用处,不如您卖给我吧。”
高大叔一边抽着旱烟卷,听到那人一说,他抬眼望过去,脸上倒是没有什么惊喜,甚至连点表情也没有。
那人一看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说价格,所以高大叔才没有反应,于是他伸出五个手指朝着高大叔晃了晃:“大哥,我出这些,五万块,怎么样?”

这时高大叔正在划火柴的手顿了一下,那人一瞧这动作是有戏啊,脸上堆满了笑意,等着高大叔回话,他的手甚至都作起了将元宝纳入囊中的动作。
高大叔沉默了一小会,随即把烟点上,吐出一口烟圈后才说道:“不卖!无论你出多少钱我都不卖,你请回吧。”
高大叔说话间从那人手里把元宝一把夺回来,起身又进了里屋,那人一脸的懵相,他刚刚明明看到高大叔眼里的亮光了,怎么就会不卖呢?

那人又磨蹭了一会,但是高大叔的心意已决,最终那位收藏家只好失望而归。高大婶对于高大叔的作法不免有些埋怨,在她心里她倒觉得那元宝不如卖了好。
但是高大叔只是闷头抽烟,不多说什么。
第二天高大叔对妻子说他去地里,便出了门,一直到了太阳落山才回来,看那样子还累的不轻,高大叔进门就对高大婶说:“元宝我送去文物局了,专家让等结果。

以后啊,咱们家就没这东西,你别有什么念想了,如果那元宝真的如那位收藏家所说,值那么多钱,我们更加不能卖,就得上交。”
高大婶也明白高大叔说的话,既然元宝都已经交上去了,她还有什么可说的。
高大叔一直没有等到文物局的结果,不是有句俗话说叫没有结果就是好结果吗?说不定鉴定结果是好的呢?

本来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没想到2018年的一天,他们家里又来几位不速之客。
这几位不速之客是文物局的,一进门他们就先开始了自我介绍:“大爷,我们是文物局的,您20年前送去我们文物局的元宝,我们今天给您带回来了。”
高大叔啊也由大叔成了大爷,这20年过的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啊。

高大叔点点头,不明白他们为啥会来。
接着他们把元宝拿了出来递到了高大叔的手里,高大叔已上了年纪,眼睛有些花了,不过大明元宝几个字可还是看得清的。
文物局的人这才开始说道:“大爷,十分抱歉,这说让您回来等结果,这一等就是20年,这期间我们对这元宝进行了多次鉴定,以前是因为技术不太发达,鉴定的不够仔细。

现在技术发达了,所以我们今天才来给您回信,这个元宝啊,最终我们断定,它不是明代的,它是一个近代的仿品,所以东西我们给您送回来了,您好好保存着。”
高大叔一听这话,虽然有些震惊,不过对于鉴定后的结果,他还是表示相信的,他们一同带来的还有一封表扬信,并且给高大叔戴上了大红花。

这件事情到此也就结束了,这个元宝虽然不明代的元宝,但它也是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物件了。
其实对于高大叔来说,它已经是一件老物件了,这完全可以当作传家宝传下去了。
对于高大叔的做法我们得为他点赞,如果当年他卖给了那位收藏家,他就能得到一些钱财,但他并没有,他选择了上交,这充分表明了他的高度气慨,一切的出发点都没有私心。

而文物局在20年后得出了最终的结论,依然把元宝还了回去,也是充分地表现了对高大叔这样无私上交的人肯定。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