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炎炎夏日,只有学古人吟诗,似乎才能将身体上的炙热感消散,但再热也抵挡不住拜访大师的激动之心。淄博不只是产瓷,更有一批艺术家在陶瓷之上做着不一样的文章。

淄博的刻瓷,源自于上世纪80年代,淄博的老艺术家自青岛习来。现存最早的刻瓷是清代道光年间,这项技艺发展至今,为中国的陶瓷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淄博亦有这样一批艺术家,专注于这项技艺,一柄小锤,几把刻刀。不论是粗陶,亦或者是薄瓷,又或者是琉璃,都均成为这项技艺的展现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拜访的乃是山东工艺美术名人王立玮先生,2013年王立玮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君先生收为入室弟子,多年来跟随王一君大师系统学习刻瓷技艺、陶瓷装饰技艺,刻瓷作品以微刻刻瓷、山水书法雕刻技艺为主,作品风格独特,在方寸之间彰显大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境影响⼈的成长,但它并不排斥意志的⾃由表现。自幼生长在淄博瓷厂的王立玮,从小便对陶瓷非常的熟悉,陶瓷的韵味深深地刻入了王立玮的心底。通过深入了解陶瓷的制作领悟到陶瓷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艺术灵感,通过王一君大师的栽培以及自己的钻研,系统学习陶瓷制作、刻瓷技艺,对陶瓷装饰确定陶瓷的设计图案,简单的形体概括设计构思的整体造型确定主题结构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对画面进行全方位精心雕琢,做到物尽其用,在表现技法上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运用。

在采访中,有幸看到王立玮先生创作的场景,他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眼睛特别明亮,可以看出他发自内心的从容与自信。王立玮的微刻使用的是特殊的钻石刀,用钻石刀刻出的微刻,书法雄劲,金石神韵俱佳,能够充分表达刻书的意境。极大扩展了微刻艺术创作的空间,强化了微刻文字书法效果,使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

王立玮的微刻书法,在陶瓷上金石韵味十足,陶瓷上刻出纤如毫发,变化微妙的历代名家墨迹,淋漓尽致表现出微刻书法的思想意境,传递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微刻艺在“微”,更在于“精”。微刻要求作者基本功扎实,书法功底过硬,用刀要稳、准、狠。功力不足,因微失控,刀不达意,就会出现败笔,甚至前功尽弃。微刻十分讲究章法艺术,不仅要字字精准、笔笔不苟,还要通篇血脉相通、法度严谨,参差错落、起伏跌宕、不能见大显丑,字之歪斜,行之不齐,位之失准,配之失调。只有精益求精,才能达到“一字一世界,一行一天堂”的精品境地。王立玮的微刻不仅强调技法,而且十分讲究意念和境界。陶瓷材质较脆,刀过即被粉尘湮没刀痕,不可能看一字刻一字,有时只能凭“意念”运笔走势,做到手到、心到、意到,追求细心、静心、耐心,三心合一。

采访中王立玮先生解释说自己三十年如一日,不断加强文学艺术修养,在创作时要进入天人合一、刀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意在刀先,神在刀尖,艺在惊天,把生命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将诸家智慧结晶渗入到艺术创作之中,故能以刀代笔发挥得淋漓尽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王立玮的努力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业内的认可与回报,2015年作品《慈航普渡》获第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6年微刻作品《道德经》获第八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2016年授予“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6年12月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2018年刻瓷作品《大雁归来》获第十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2019年8月被授予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9年刻瓷作品《微刻论语》获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2019年7月刻瓷作品《胜利的号角》由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收藏;2019年7月刻瓷作品《渤海走廊走出的党政军干部》头像由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收藏;2020年2月取得中级职称“工艺美术师”;2020年5月授予轻工行业首席技师;2020年6月授予淄川工匠;2020年7月刻瓷作品《古文名篇》在第十二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获金奖;2021年6月刻瓷作品《春江水暖》在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工艺美术大赛获金奖;

清朝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天下未有心不在是事而是事能诣极者,亦未有心心在是事而是事不诣极者,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图/文 谭红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