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的过度崇拜,占用了多少学生宝贵的时光。只是一门语言,一种工具,真的有必要让幼儿园孩子就学习吗”?

这是网红教授郑强老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他看来,国内对于英语科目看得太重了,没有必要太早、太深化地学习。

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不少家长的认同。超前学习、考试难度大,确实困扰了部分同学,以至于降低这门学科地位的呼声一直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家长激动的是,在新课标调整方案里,小学和初中英语课的比例已明确有限制。这让很多人感受到英语不再是以前的“神话”。甚至有人期待着以后大考中,分数会适当降低。

就连北京地铁里,也把站名从英文换成了拼音。在这些背景之下,也令不少家长“看到希望”,认为以后英语学科不会像现在这么重要。可是清华大学却引起了网友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小学阶段的课程调整,确实让不少家长感受到,英语似乎高度有所下降,而体育等以前不被重视的科目,反而显得越发重视。

这样也更有益于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所以,当发现清华大学有700多门课是全英文教学以后,很多人觉得这跟“大方向”相比,似乎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作为国内顶尖的学府,是很多尖子生的梦想,教学风格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价值观有影响力。

有家长觉得,每年的清华毕业生里,都不乏出国留学的人。虽说是深造,但最后往往很多人没有回国工作,是一种高端人才的流失。所以有人觉得高校不应对英语“捧得太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实学生们也在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另一种文化和思维。现实里有不少同学,总是觉得带英文的东西“自带高级感”,或许跟这有一定关系。

尤其是在清华美院一些作品引发议论之后,再看到清华这么多课专门用外语教学,很多家长就更加质疑,这到底是与时俱进还是过度追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里全英文授课真的有必要吗?高校生跟家长的想法有所不同

或许教育经历的不同,确实能给人带来思想和价值观的差异。对于这样的话题,很多高校学生也参与进来。他们却跟家长想的不太一样。

很多大学生认为,清华用英文授课没有什么值得争论的。首先,学校里一共有五千多门课,并不是所有课程都用外语。其中有一部分英语授课,不算“过度追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采用英语讲课的课程,几乎都是有客观原因的。要么是跟外语、国际相关专业有联系;要么则是针对某些领域的国际期刊或竞赛来安排的。

学术方面想要进步,闭门造车是不可能的,必须多跟其他走在前沿的海外院校合作交流。而说句很现实的话,目前中文还没有达到跟英文一样的普及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生想要在本专业的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参与一些有影响力的竞赛,自然是要有流利的英文水平。包括韦东奕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如此。

只是人家口中的“自己英语不好”,是相对于他擅长的学科而言,看相关资料时绝对不会感到很大的困难。清华这样的高校,聚集着高材生,这方面确实比普通院校的同学更需要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语学科地位真的降低了吗?这可能是一些家长的误解

其实,我们普通学生和家长,离清华大学可能很遥远。但之所以这个问题受到那么多人关注,多半是家长们对英语学科和高端人才流失等方面的介怀。

而实际上,英语学科的地位未必真的在降低。虽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比例适当减少,但考试分数没有降低。而且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四六级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考研或者求职的时候,你也能发现,英语不达标的大学生会受到很多限制。我们再回到中小学的英语考试,其实中高考对单词量的要求在提升。

还有题型方面,也在往更灵活和深入的方向进行。这意味着英语学科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家长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误导了。

今日话题:你认为大学里有必要重视英语能力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