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近期电诈警情分析

2022年5月30日至6月5日,我市共接报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44起,同比(80起)下降45.00%,环比(47起)下降6.38%。其中,网络诈骗34起,占77.27%,电话诈骗10起,占22.73%。

从受害人使用的手机号段看,10起电话诈骗案件中,使用移动手机号码的8人被骗,使用联通手机号码的1人被骗,使用电信手机号码的1人被骗。

从发案类型看,刷单返利类诈骗17起,占38.64%;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7起,占15.91%;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8起,占18.18%;其他类诈骗12起,占27.27%。

从被害人年龄看,18至29岁的11人,占25.00%;30至39岁的19人,占43.18%;40至49岁的8人,占18.18%;其他年龄人员6人,占13.64%。

从被害人职业看,进城务工人员19人,占43.18%;无业人员13人,占29.55%;其他职业人员12人,占27.27%。

从被害人所在区域看,在城区被骗的22起,占50.00%;在农村被骗的22起,占50.00%。

从被害人被骗时的心理分析,因贪利被骗的29起,占65.91%;因网络购物交易被骗的8起,占18.18%;因恐惧被骗的5起,占11.36%;因被对方冒充熟人迷惑被骗的2起,占4.55%。

二、部分典型电诈案例

1、5月31日,无棣县棣丰街道张某某被冒充熟人的诈骗信息以借钱为由诈骗11万余元;

2、6月2日,惠民县胡集镇被处理征信问题的诈骗短信诈骗16万余元;

3、6月2日,经开区工业园区董某被网友引导投资理财诈骗13万余元;

4、6月2日,邹平市魏桥工业园区董某某网上兼职刷单被骗26万余元;

5、6月4日,邹平市码头镇成某某网上交友被网友引导投资理财诈骗12万余元。

三、预警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防诈小常识

1、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社交工具(QQ、微信、微博等)等方式,冒充被害人亲戚、子女、好友、同事等,以人在国外代买机票、交学费、给教授送礼、违法被公安机关处理需要保释金、遇交通事故需救治或赔偿、处理关系不方便直接出面、病重需手术等急危情况等事由,诱骗被害人转账实施诈骗。

2、虚假征信类诈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是接到自称贷款平台客服的,以在校期间贷款记录影响个人征信为由,指引配合注销贷款账户、清空贷款额度的,都是诈骗!!!

—END—

▍内容来源 :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