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一家企业近日因环境违法行为受罚,没有及时修复自己的环境信用,成为“黄标”企业(环境信用警示企业),差点让一笔800万元的贷款“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初,蔡甸区一家阀门生产企业在申请800万元银行贷款时遇到麻烦:这家企业曾因直排废气扰民受到行政处罚,其处罚记录被同步录入“湖北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被标记为“黄标”。因此,未能通过银行的放款审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尝环境失信苦果的这家企业向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求助,蔡甸区分局工作人员核实企业已整改达标并通过了验收,于是指导其填报失信修复申请,快速完成修复,环境信用由“黄”转“绿”,顺利获得了这笔贷款。

无独有偶,蔡甸区一家塑料制品制造企业2019年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并伴有扰民情况受到行政处罚。这家企业缴纳罚款后,以为事情就了结了。直到上月,这家企业在承接一笔外贸订单时,对方查询发现其环境信用为“黄标”,不愿将订单交给这家企业。

所幸的是,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工作人员帮助下,这家企业迅速提交了修复环境信用所需的全部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工作人员介绍,武汉市的环境信用评价分为环境诚信企业、环境信用较好企业、环境信用警示企业、环境严重失信企业等4个等级,分别以绿色、蓝色、黄色、黑色予以标识。“黄标”意味着企业因环境违法问题受到行政处罚,构成“环境失信”,面临3个月到1年的失信行为公示期。

蔡甸区分局负责人表示,随着社会信用奖惩机制的深入实行、大数据系统的不断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就是决定企业“生死”的一道“生命线”。同时,很多企业只是单纯理解为对环境违法行为只需要接受行政处罚就完事了,对于环境信用还不了解,没注意到如果环境信用“有污点”,那么在政府采购、银行贷款、税收优惠、财政支持、招标投标等方面将受到诸多限制。

为更加精准地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推行精细化管理,蔡甸区生态环境部门迅速清查、梳理,发现有“黄标”企业33家,而且全部符合环境信用修复条件。

在蔡甸区分局工作人员提醒和指导下,目前已有12家企业顺利摘除“黄标”。

本文来源: 中国环境报

出品: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