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鼓励消费,劳民伤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5月31日,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式印发,6方面33项举措,同样涉及到了稳投资促消费,提出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要求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鼓励实施城区、郊区指标差异化政策。加快出台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政策文件。

近日,四川省统计局发文指出,旅游市场将在疫情反复影响下阶段性复苏,本地游和近程游仍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市场,统计局因此建议试行企事业单位周末2.5天弹性作息,引导干部职工带头旅游消费。除四川之外,陕西省商洛市统计局建议,降低经营主体经营成本,减少经营压力。着力提振市场信心、稳定消费预期等。

深圳狂撒5亿购物消费券;宁波投放3亿元;长沙3000万;成都发放2.4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至少有19个省份发布超43项消费券相关政策,投放总金额超50亿。按理说,消费券一派,叠加乘数效应,消费指数多多少少都该回点血。但是不好意思,原本应该见效的宏观政策,再次被现实甩了个大耳光。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一路下滑,完全没有刹车的意思。

今年我们见到了太多企业倒闭、公司裁员、大学生失业的新闻。尽管高层也先后出台的各种纾困政策,但落到具体的小微企业和普通人身上,作用却是杯水车薪。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就先不谈什么“薪酬增长”了,连降薪留岗都是好的,更多都是裁员保命。而对于个人来说,很可能就意味着失业和收入的突然中断。2022年最恐怖的事情不是被感染隔离,而是眼睛一睁工作没了。

根据财新统计,4月全国城镇失业率已经达到6.1%,其中青年失业率到达18.2%,到达两年来新高。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难以轻易破解的经济怪圈:收入下滑,积蓄熬干,消费萎靡。所以我们早就应该悟了,要想救经济,天天喊着“刺激消费”并没有什么luan用。毕竟,能够被刺激到的只有“消费意愿”而不是“消费能力”。说白了,账户上没有余粮,就算有折扣,也不敢乱花钱。现在给那么多优惠,给那么松绑政策,的确是很努力,但方向错了!——兜里没钱,没处赚钱,才是当下问题的根源。

仔细分类来看,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自去年8月份以后就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而3、4月份更是持续下滑。一腔欢喜发消费券救经济,结果只是救了个寂寞。趴下的消费,俨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势。所以,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刺激不动?因为大家兜里没钱!简单点说:救市不如救失业率!刺激消费不如刺激企业复工复产。所以,到底应该怎么办?大白话就是:先让人有钱,再谈让人花钱!

另外,在当前主流的“消费拉动经济”的社会环境下,信用卡文化就不可避免,市场鼓励大家消费,各个企业、银行也是想尽办法促进消费、降价促销、打折或者分期还款等等,都是为了促进消费,试图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这套思想和理念,其实是源自西方国家对市场经济的一种假设,那就是“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当然,消费可以带动短期的经济增长,而长期来说,会极大地伤害市场,尤其是让民众陷入个人债务的泥潭,最终让市场经济失去活力,没有储蓄也会让个人和家庭,无法应对突入其他的风险和困难,比如这次疫情,就有大量的企业倒闭,也有很多人因为没有储蓄而生活陷入窘境。其实,没有储蓄思维,对短期的影响还是小的,更重要的是,他会让一个民族失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一个人没有储蓄和一个企业没有储蓄,就会失去试错创新的可能,只能将自己的眼光局限于当前的利益,这在长期来看是非常有害的。

今天的中国社会,无论大中小城市,都已经是车满为患了,就整个社会而言,实际上已经不需要或者不能继续增加小汽车的数量了,但是国家仍然需要鼓励甚至奖励人们去购买小汽车,这样才能维持企业继续生产。其它的各种产品,如服装鞋帽,床上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等之类的道理也一样,也都要有人购买才行,即便人们实际不需要,也要采取鼓励、降价、补贴等等方式,刺激人们去购买,这样经济才能运行。

有消息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航空公司,如果国家不给予资金支持,这些航空公司都将可能倒闭。企业倒闭了,工人也要失业,工人失业了,就没有了经济收入,人们的生活生存都会成为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奉行的是一套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体制,这个体制下,国家总是需要鼓励生产扩大生产,在当下世界疫情严重,外贸外需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生产,国家就需要讲扩大内需。

如果产品已经太多,但是为了经济能够运行,社会能够运转,仍然需要继续生产,甚至扩大生产,这不是病态社会是什么?不但浪费矿产资源,而且破坏生态环境,这完全是劳民伤财。 应当宁愿让工农们闲着工资照发,也不要让工农们去做无谓的工作。工农们确实有空闲,可以组织工农们学习法律健康知识,预防工农们犯罪生病,还可以给工农们上上政治课和技术课,让工农们爱党爱国又有技能。

制造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中国的人力土地水电矿产资源的,矿产资源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美国是藏着矿产资源不开采只印钱购买外国的矿产资源,日本是买了外国的矿产资源埋在地下填在海里。而中国是到处开采矿产资源出卖给外国,造成中国现在资源匮乏雾霾常生,给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中国应当立刻马上停止出口任何产品(中国需要国外产品可以以贷换贷或必须使用人民币交易)。

中国的大量外汇储备(美国国债),也是中国出卖各种矿产资源和中国人民多年来辛勤劳动得来的。有人辩说中国可以利用外汇储备购买世界更多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我认为这是一厢情愿的,没有一个国家会把自己最先进的技术出卖给外国的(特别是先进武器技术),希望中国政府有钱就投资医药教育住房建设上,停止出口任何产品,任何产品都需要水电矿产资源生产的。特是食品(生产任何食品都需粮食的),今年因俄乌战争导致粮食危机,伊朗因为粮价上涨而出现了动荡,印度开始部分“闭关”,公开宣布禁止小麦出口。

目前,随着疫情在世界的进一步蔓延,俄罗斯、埃及、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泰国、柬埔寨等国相继禁止本国粮食出口。虽然中国近几年粮食持续丰收,库存充裕。完全能够满足国内民众对于主粮的需求,但部分民众的粮食恐慌依然存在。现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轻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现象。不少农民,认为种粮食不划算,扣除化肥钱、农机费用、人工费用,一亩地的纯收入很少。远远低于打工,低于经济作物的收入。大量的农地闲置,大量的农田种植经济作物,大量的农田成为城镇的一部分。由于进口粮食的到岸价低于我国的粮食价,粮食加工企业乐于进口粮食。如今国外禁止粮食出口的政策,警示我们,依靠国外粮食进口,是十分不不靠谱的!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才能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北京中公法律咨询中心主任陈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