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歙县杞梓里镇坡山村的“晚春工作室”,案台上的剪刀、锤子、三角板、钢尺等手工器械错落有致,一位年轻的匠人正全神贯注地打造手中的皮具。这位27岁的吉林小伙名叫史昕,是这间工作室的创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昕工作照

不为生计的爱好

“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个不以生计为目的的爱好,我打小就喜欢手工,尽管坚持梦想不易,但是我从未想过放弃”。2016年,史昕开始接触皮具,便被植鞣牛皮随着时间变化出现的做旧的感觉所吸引,爱上了皮革与生俱来的原始的力量。

现代化生产时代,机器的轰鸣声让人们习惯了简单的复制,而在“晚春工作室”,细腻的皮革、精湛的手艺、独特的设计总能让人在凝眸间感受到传统的味道。在史昕眼中,手工制作离不开个性化设计,首先要有别出心裁的构思,而后根据图纸裁剪皮革,最后进行手工缝制。缝制的过程也并非想象中那般简单,皮革太厚需要先用器具钻孔,然后才能一针一线地进行缝制,一款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卡夹,制作完成也需要花费一到两天的时间。

很多人好奇,如此别具一格的手工作坊为什么叫“晚春工作室”,而且店招也不显眼。史昕说,店招取自于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诗《晚春》,蕴含着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且顾客多是朋友圈里的人。“朋友都知道,店招就不需要太显眼了,顾客进进出出也会影响我做手工”。他希望店铺是由内而外的经营,先在朋友圈里赚好口碑,然后通过朋友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对他来说,手工皮具坊除了生计外,更多的是寄托着他的爱好与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昕日常工作台

在黄山遇见诗和远方

2019年3月,史昕第一次来到坡山村,就被这里美丽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之后的一次次到访,更加坚定了他扎根黄山创业的信念。2021年初,史昕连同皮具坊正式落户坡山村。

受徽派建筑的马头墙激发了创作灵感,史昕设计制作了一款马头墙的书签,在一片长竹条的书签上,冷压马头墙的图案,徽文化的元素油然而生。“一个负责任的手工皮具艺人对待所制作的皮具,必须抱着‘这是我的作品’的态度。一件手工皮具制品,往往是手艺人当下心境的映射。手工使我反思,也使我受益” 。案台边,史昕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的皮具坊以私人定制为主,作品个性鲜明、做工考究,在朋友圈里口碑甚好。来到黄山一年多,这里给予史昕的不只是创业的土壤、栖息的地方,还有创作的源泉,以及诗和远方。

热爱才会乐此不疲

去年,史昕将“晚春工作室”搬到了坡山村路边一家民宿的玻璃房子里。“每天看着窗外的美景制作皮具,有游客就接待游客,感觉很放松,也很舒畅”。

一天下午,淘宝店有个上海客人定制伴手礼,六个手工制作的笔套,需要第二天发货,隔一天到上海。“正常来说,不太可能一晚上完成全部订单,如果答应了,不能按时交货就会耽误客人,风险很大。而且我原本计划当晚收拾行李,第二天早上坐飞机到昆明”。慎重考虑后,史昕还是接了单,通宵达旦完成了全部的工作。第二天凌晨5时,他带着货品下山邮寄后去赶飞机。“虽然很疲惫,但是也很有成就感,很开心”。

“对于我个人来说,创业一方面是谋业、糊口,但根本在于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创业初期,其中的艰难只有创业者自身才能体悟深刻。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又给创业者们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与挑战。“除了手作皮具箱包及配饰之外,我还打算双休日提供 DIY 培训体验服务,让顾客自己来缝制喜欢的皮具,一起体验手工制作皮具的魅力”。最近,史昕一边筹备小红书运营账号,一边忙着“五一”假期的黄山市集。沉淀下来,专注工艺,在热爱中保持初心,在挑战中淬炼成长,不仅是他的创业态度,亦是他奔赴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做的牛皮灯罩

【他说】

跳出外界对成功人生的定义,以体验人生的心态沉浸式创业。致力于追求自然的美,还原朴实原始的力量。

——丁雪(史昕女友)

【己悟】

对于我个人来说,创业一方面是谋业、糊口,但根本在于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创新也好,创意也好,核心与本质一定是来自于你自己,你的出生、成长、环境、社会、家庭等等集合成了你自己,你经历的的喜悦、痛苦,恋爱、婚姻、工作,这一切造就了你自己,也造就了你表达、创造的起始点。所谓的创新,它不是为了喊个口号,为了创新而创新,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创“新”,从“旧”之中,时间的沉积与痕迹中依然有我们从未触碰到的“新”东西。

——史昕

作者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