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的一天,我再一次走进了我的四户脱贫户的家门。临别的时候,我不敢说这是最后一次拜访,我不是怕他们对我的依依不舍,而是怕自己说了告别的话语后,我会把控不了自己。唉,多少个日子里,我们亲密无间地接触和无话不谈,我早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同样,我每一次上门走访时,他们见我如同见着了家人。

2017年7月,我有幸走进了皖南宣州溪口小镇的金龙村。在一个叫梅龙街的自然村,我结识了我的扶贫对象,以及他们的家人。

记得第一次上门找扶贫户张孝根的时候,遇见一只凶猛的狗,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是一个瘦小的老汉跑出来呵斥,那畜生立刻变得乖乖的,摇摇尾巴不做声了。我向老汉打听我要找的人,不想他竟幽默地说:他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走进张孝根家一间新建的小屋,中间墙上是一张太熟悉不过的伟人画像,两边的对联是: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感谢共产党。

后来,我每次来到梅龙街的时候,只要事先电话告诉张孝根,他准会在村中间的公路旁迎接我。如果有哪一次在公路旁看不到他时,我会立刻想:他该不会是生病了吧?因病致贫,是农村扶贫对象的普遍特征。后来的日子里,我会带上一些礼品,米、油、酒和糕点之类的看望他。离开时,他准会送我一些茶叶、竹笋什么的,实在推脱不掉,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再后来,他有什么困难和疑惑,要么当面问我,要么电话咨询,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汪秀莲是我扶贫对象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今年85岁了。老人家身患哮喘病、心脏病和高血压,常年靠药物维持生命,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个智残的小儿子张万明,母子相依为命。每次我到她家走访的时候,她那五十来岁的儿子总会乐颠颠地叫起来:妈妈妈妈,那个干部又来了……接着,他那身材高大、说话气喘吁吁的母亲便站起身来,马上迎我问上一句:你吃了没有?没等我回话,她儿子便端来了一把黑漆漆的椅子。他们本是乡村勤快人,只是有病动不了。大娘还说,如今好世道,贫穷不怨谁,只怪自己身体差。若不是共产党,真不知道这日子怎么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也让我感到自己的付出太值得了。

我扶贫家庭人口最多的,自然是高白鹤一家了。当我第一次走访她家的时候却吃了一个闭门羹,她在村中央公路边开小卖部的婆婆告诉我,高白鹤又去上海做血透了。唉,原来年纪轻轻的她,居然患上了要命的尿毒症。第二次走访时,我见她的精神状态还算不错。她说没办法,为了一个家,一个有儿有女的小家,自己必须顽强地活下去……不记得是第几次上门时,我们聊到了她上宣城中学的大女儿。她说自己的闺女很成器,本想在孩子高考前的一个学期去宣城陪读的,但懂事的女儿说,省下陪读的租房钱,来年上大学……说到此时,高白鹤哽咽了。我知道,她还有一个儿子在溪口镇上读初中,都是要花钱的,可她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丈夫在上海打工挣钱。不是说者她有意,而是听者我有心。我发动宣城市散文家协会的集体资源和会员力量,将6300元爱心捐款送至帮扶对象高白鹤手中时,她感动得泣不成声:“我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你却把它当成一件大事用心地做了……”——这是当地一家主流媒体《今日宣州》报上一条消息的导语……

我的扶贫户——我的亲人,你们都好吧?“纸船明烛照天烧”,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我还会再走亲戚看你们……(凹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