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勤为径;做人,善为本;做官,廉为先。从古至今,祖先留给后人的哲学理论,都是经典之作,做人之本与成事之道,可谓是亘古不变,但不管是前人还是来者,都有投机取巧之人,因此我们要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各位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困难时期,民不聊生经济萧条,即便如此,也有贪赃枉法之人,今天咱们要说的是一名名为王守信的燃料公司职工,他却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大肆贪污导致国家损失严重。
贪污事件发生
改革开放前期,我国经济发展一度落后于其他国家,随着总理超前的经济政策的落实,和全国人民不断的努力,短短几年便成为后起之秀,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尤其从1978年全国推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更是有了空前的变化,好似搭上高速列车,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变化,每年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1979年发生的这件事,让很多人感到非常痛心。
1979年《人民日报》专版专栏报道,一名燃料公司员工被警方逮捕,罪名是重大贪污,且涉案金额巨大。消息一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位名叫王守信的员工,瞬间成为了红人,几乎人人都在谩骂她,而所做的事情与她的名字可谓是相差甚远。
身居高位不作为
王守信本人是在这家燃气公司担任出纳会计,早期他与其他人一样,工作非常勤恳,会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金钱,在工作时认真负责,长久以往领导们看到她的付出,对她的能力也给予肯定,于是慢慢的提拔她,最终到了燃料公司总经理的位置。
领导对其寄予厚望,希望继续保持此前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地努力,将公司创办的越来越好,但世上能有几人可以真正的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会计摇身一变,成为了公司的一把手,这在当时也算是职场升职的一件奇闻,那时的王守信可说是当之无愧成为人生赢家。
人人都认为,王守信接下来的定会比之前更加努力,定会用实际行动来回馈领导,但事实与之相反,王守信并没有像之前那样努力勤劳,在登上高位之后,没有一丝感恩,反其道而行之,接触了奢侈的灯红酒绿的生活之后,在奢侈的生活里越来越沉迷。
虽她的经济条件可负担一两次的费用,但若每天都想要如此消费,再多的金钱,也无法满足这奢侈的欲望,最终王守信越发的觉得缺钱,也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缺钱的滋味。
在这之前,王守信每天的生活都是三点一线,上班、回家做饭、睡觉,且上班期间工作也非常辛苦。相反升职之后,每天下班并不会第一时间回家,看到有钱人出入高档场所,王守信身为一名女性,开始了自己爱慕虚荣的道路,尤其喜欢漂亮的新衣服和名贵首饰,而想要拥有这些奢侈品,需要大量的金钱来做支撑。
为了让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王守信开始了自己的贪污史,仅仅几年间,就利用职权便利,通过各种手段,侵吞公司资产,最终贪污金额达到了公司整整两年的生产总值。
正义永存,狡辩无用
1979年4月,警察敲响了王守义办公室大门,贪污多年终究落入法网,可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此时的王守信还没有真实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真心悔改,反而侥幸逃脱,想法设法否认所犯罪行,以此来逃脱法律制裁,殊不知法律是公平、公正的,容不得半点马虎。
据警方掌握的证据显示,王守信早就开始了贪污行为,她利用职务便利大肆贪污,且谋取私利,至此案结案之时,王守信贪污总金额已达53万元,在我国最为贫困的阶段,这无疑是一笔极其巨大的金额,相当于王守信所在燃料公司两年的总产值,警方查清案件之后,开始查抄王守信赃款,最终为燃料公司挽回了40多万的损失,这样的结局,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王守信最终判决
1980年2月,在哈尔滨工人体育馆,国家司法机关对王守信公开审问,审问现场有群众有一万之余,虽然已是铁证如山,但王守信却依旧不肯认罪,用各种理由来推脱自己所犯罪行,且希望法官改变判决,而现场法官面对不知悔改的罪犯,面对群众痛恨的谩骂,最终判决王守信死刑,并在不久之后执行。
王守信用人民群众和公司的血汗钱,为自己的欲望买单,让自己一度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到最后都不承认自己有错,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祖国与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一年后,最终一声枪响之后,结束了她罪恶的一生。
王守信从一个勤劳的员工,到坐上第一把交椅的总经理位置上,从一个朴实守信的好员工,到一个贪污犯,到最终都没有认清自己的犯罪行为。这样的人,枉为人,国家发展需要齐心协力,国家强则人民强,若没有追回大部分赃款,企业会一蹶不振,国家受到的损失不可估量,为了一己私利,而毁掉国家的利益,这样的行为让人无比痛恨。
放眼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国的经济文化确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再也不是曾经落后贫穷的国家,这期间有不少无私的官员鞠躬尽瘁一生,不论有多少诱惑他们都不会动摇,但也有一些人在利益面前迷失了方向,贪图财富以权谋私,走向了犯罪,不过他们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和应有的惩罚。
我们要相信,法律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无论身处何职位,都不能滥用私权,谋取私利,要想日子过得安心,钱财必须来的干净,要相信,正义永存,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文/林伯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