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为更好“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公众提供多样化文物资源,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人民共享,一场高规格的文物讲座在东莞市博物馆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莞博“东莞品质文化之都·大美中华文明”法门寺特展系列讲座之一——《惊世大发现:法门寺地宫文物及其历史价值》。讲座由莞博馆长李历松主持,首次邀请学术大咖齐东方,从一系列“法门寺之最”中,抽丝剥茧探秘唐代地宫的千古之谜,旁征博引解读法门寺文物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以及对中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齐东方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导师,现任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出版独立撰写、主编并参加撰写的学术专著《唐代金银器研究》等二十一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同时,他是CCTV《国家宝藏》栏目主讲嘉宾,曾发现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法门寺会出土如此多的稀世珍宝?出土文物有哪些历史价值?宝物的背后又隐藏着一段怎样的历史?”齐东方在讲座开始抛出了疑问。随后,他从供养布施与地宫珍宝的角度,带着问题出发,从多样的舍利容置器、法器中的携行器、庄严具与供佛器、精品中的精品,对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琉璃器、秘色瓷、茶器具、香器具等文物进行梳理归纳,详尽解说了法门寺文物在丝绸之路的地位,对中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

齐东方以丰富的信息、独特的视角,加深了大家对法门寺历史文化的深入认识,并通过大量PPT图片播放和讲解,使大家对法门寺考古学术研究成果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也对大唐文化的雄浑壮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讲座最后,齐东方表示:“法门寺出土的金银器、秘色瓷、琉璃器、服饰、珠宝等2000多件,以及3万多枚币,倏然时空穿越,闪烁着神秘重回人间。奇彩幻色的文物,揭开了很多千古之谜,又提出了更多的疑问,扑朔迷离,虽然至今还无法全部解读,但中西文明的交融及一条条的线索,交织出了大唐文化的雄浑壮美。”

凭借全面、新颖的内容,浓厚的学术氛围,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来自东莞市属文博单位同行、文物爱好者、市民观众冒雨进馆聆听讲座,还有不少观众站着听完了讲座全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文博同行深感受益匪浅,并表示:“今天的讲座对于拓展学术研究很有意义。不仅让我们感受考古专家、教授风采,还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齐教授新颖独特的视角与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借鉴。”

讲座互动环节,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向齐东方踊跃提问,整个环节气氛活泼,充满了笑声和掌声。

后续,南方+将发布讲座全程视频,带大家在线上聆听大咖分享法门寺考古学术的研究成果,敬请期待!

【记者】马新杰

【摄影】黄伟兴

【来源】东莞市博物馆

【作者】 马新杰 黄伟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