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过则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是自重,现在来讲是自尊心,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如果不自重,自己就没有信心。

厚重是一种修养,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平易亲切,同样厚重。不要摆架子,随时端起个脸,那不是庄重,是“装重”。

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这个知识对你没有用,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自己的信心。

如果你平时学习,有“一听就懂、一用就不会”的感觉,你就要知道,这是自己不厚重。厚重之人,对别人的东西,一般不会一听就懂,知道自己没懂,留个心,慢慢琢磨,等他懂了的时候,自然就会用。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也强调了为人要庄重,庄重才有立足之本,沉着平静之人,才有力量。

“无友不如己者”,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要自尊,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你骗了聪明的人,他马上会知道,你骗了笨人,尽管过了几十年之久,他到死终会清楚的。

要善于关注和学习别人胜过我的地方。

因为我们人性呢,都容易有两颗心,一颗是“纠错心”,一颗是“胜心”。

纠错心就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专找别人的错,找到就否定别人,在心里把别人打入另册。

胜心就是见不得别人比我强,就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待在一起才舒坦!不愿意跟那牛人在一起。讨论问题,人家明明比我有见地,却不是认真思考,而是不假思索地奋起辩驳,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都是胜心作怪,都是不够厚重。

人若能收敛纠错心和胜心,能欣赏他人的才情风光。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人各有各的长处。“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不要因为人格问题,或者印象不好,而对好主意,硬是不听。我们应该用其长而舍其短,所以“过则勿惮改”,因为看到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不要怕改自己的过错。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慎终追远”,“终”就是结果,“远”就是很远的原因。一个人要想有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家认识了这个道理,则“民德归厚矣”。社会道德的风气,自然都归于厚道严谨。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中国人强调养老送终,若只是养老,而不送终,仍是薄情之人。父母必希望你送他一程,葬礼代表了人一生所得到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和承认,不一定风光大葬,但必有真情缅怀,依依相送。葬礼的尊严和感情,也是对子弟的教育和熏陶,传承家族精神。

温良恭俭让

子禽悄悄地扯了子贡的袖子,把他拉到门边,避开了孔子的视线,然后压低嗓门轻轻地问道:“喂!子贡!我问你,我们这位老师,到了每一个国家,都要打听人家的政治,他是想官做,还是想提供人家一点什么意见,使这些国家富强起来?”子贡答得很妙!他说:“我们的老师是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老弟,夫子不是像你们这一般思想,对于一件事情总把人家推开,自己抢过来干的。他是谦让给人家,实在推不开了,才勉强出来自己做的。假如你认为老师是为了求官做,也恐怕与一般人的求官、求职、求功名的路线两样吧?”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是温和,平和。“良”是善良,是道德。“恭”是恭敬,严肃。“俭”是不浪费。“让”是谦让友好,理性。上面这五个字,描写了孔子的风度、性格及他的修养。

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我,随顺因缘。每一个人能做的事,是每天让自己有正向的积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除此之外的很多事则要顺其自然,因为没有那么重要。

外在的欲望没有止境。温、良、恭、俭、让的行事原则,是一个人本身最具价值的部分。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出卖我们心底的东西。君子爱财,君子爱名,都要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