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本轮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以来,大量珍贵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相继出土,考古工作者正在一步步揭开三星堆神秘的面纱。
借力科技复原铜铃 听“古音”辨功用
记者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获悉,7号坑提取的器物中不断发现全新器型,其中有大量铜铃,极具特色。这些铜铃会不会是古蜀人的风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相关的复原工作,目前正在筹备中。
从2020年12月11日开始发掘至今,堆满小件器物的7号坑,已有近1/3的文物提取出土,尤其是铜铃,不仅大小迥异,在纹饰方面,就有素面和花瓣状纹饰等多个类型,极具特色。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一个就是我们出土的数量很多,现在没有完全提取完,但是目前能看到的有几十件。另外就是它类型很多,而且大小差异非常大,最大的超过可能有20厘米以上,最小的可能大概只有5厘米左右。
另外,7号坑还发现了许多形态基本一致的青铜挂架,顶部有圆纽,中部呈辐条状,底部则为圆圈承接。挂架的大小同样差异较大。3月31日,七号坑提取出土的这件“带挂架铜铃”,则直观地展示出,铜铃、挂架组合在一起的部分样貌。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现在估计有很大的一部分应该跟铜铃是作为一个组合出现的。到底是发挥什么样的一个作用,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像风铃或者其他铃铛本身的这种作用。
铜铃、挂架大小不一,又疑似匹配成组。它们在古蜀人的祭祀活动中究竟怎样使用?又承担什么功能?目前,考古专家正在筹备针对性研究。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去做一些复原实验,用三维扫描,还有3D打印的这样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对铜铃做一个完全一比一的复原。再之后对它进行科学的测音工作,比如说不同小的铜铃组合在一起,看看做这种测音,然后大个的单个的铜铃也再单独地去做,最终看看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功能。
复制器物再摧毁 探究古蜀人迷之行为
除了复原铜铃,进行测音等针对性的研究,今年内,考古专家还将开展更大规模的实验考古,复制部分三星堆出土器物,再打碎焚烧,模拟3000多年前古蜀人的迷之行为,以此解码三星堆谜题。
从三星堆8个器物坑发掘情况看,出土文物基本为破碎残损状态,很多器物在掩埋前,都经受过击打和焚烧。古蜀人为何会做出这一奇特行为,长期以来,一直是三星堆的一个未解之谜。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系列的实验考古,包括把青铜器或者其他的器物复制出来之后,我们也要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尝试去破坏它,然后去焚烧它,看它到底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能够焚烧到、变形到那样一个程度。去寻找最可能的它原本的场景,这个也是我们接下来去解读三星堆非常重要的一个新的方法。
据介绍,实验考古,是通过可控条件下的模拟实验,复原古人的行为和产生物质遗存的一种考古学研究方法,研究者可借此认识并解读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探寻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是我们去接近历史的一个必要步骤。实验考古工作在中国开展得非常少,尤其是在三星堆,我们以往几乎就没有做过特别多的工作。看能不能通过三星堆做系列性的这种实验考古的探索,然后把它变一个中国实验考古的试验田。
7号坑将发掘至八九月 文物或达上万件
截至目前,考古发掘显示,三星堆7号坑仍保持着“小而美”的特点,满坑小件器物堆积,显得“琳琅满目”。现在考古专家预计,7号坑可提取文物上万件。
不同于出土了大量大型青铜器的2号、3号、8号坑,“小而美”是7号坑的存在方式。考古专家介绍,7号坑以玉石器为主,玉璋、玉凿居多;青铜器则以小件器物为主,发现了神树残枝、眼形器、铜铃、挂架、铜瑗等,数量十分可观。器物小、碎片多,按照精细化发掘要求,文物不论大小,都要记录三维坐标和影像资料,再进行提取登记等,工作量巨大,预计发掘工作持续到今年八九月份。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比较特别的一个情况就是碎片很多,包括有很多碎得非常小的残片,我们现在已经提取了几千件,所以最终整个的提取工作完成,有可能会在上万件以上,都是有可能的。
目前,7号坑器物层已经提取了将近1/3,埋藏状态更加清晰起来,基本为西段略薄、东段偏厚,最厚的部分至少有15—20厘米左右。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工作队 黎海超:因为我们剩下的那一部分,还恰好是器物最厚的那个部分。这个可能也跟它当时埋藏器物时的行为有关系,我推测可能是先把整个的器物堆放在东边,然后再往西边去做一个水平的分散。
截至目前,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发现的3号、4号坑,已经发掘完毕;5号、6号坑已整体提取,正在进行实验室考古。7号和8号坑,仍在进行田野发掘。
(总台央视记者 张立雷 王帅)
热门跟贴